您的当前位置:

回忆录

回忆录



               二、第一支垦荒队
                   杨 华
  1955年6月,一天,我正在干活,突然接到区里通知,让我去开会。当我赶到区委时,区委秘书周泉同志告诉我说:“团中央来人找你有事商量。”来人是《中国青年报》报社的舒学煾同志。我们在一起谈了两个多小时,他告诉我团中央根据毛主席在五月发表的“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指示和中共中央已批准农村工作部《关于垦荒、移民、扩大耕地、增加粮食的初步意见》,准备组织青年垦荒队,到边疆去开垦荒地,问我愿不愿意去,我说我愿意去。隔了10多天团中央让我去开会,商量垦荒的事,记得那次组织青年垦荒有四人,可惜他们的名字都已经忘记了。当时他们三人都提出了许多困难、问题和条件。我向团中央表示他们不去,我一人去。当天晚上我就住在团中央。
  第二次,团中央把庞淑英、李连成、李秉恒、张生和我共五个人找在一起。我们五人都愿意去,没有任何要求和条件(因为当时团中央提出的第一条就是自愿),这样团中央设立了领导小组——垦荒筹备组,由黎雁、储战书、舒学腮等同志负责。我们五人(南苑的李连成、李秉恒,东郊的张生,矿区的庞淑英,石景山区的是我)在一起合计了三条:第一,必须绝对自愿;第二,不要国家一文钱投资;第三,去了就不回来。
  当时发起垦荒的主导思想就是毛主席指出的,到农村去,到边疆去的精神,不要国家一文钱投资。
  8月12日晚,胡耀邦同志在他家里接见了我们五人和领导小组成员。耀邦同志首先询问了我们的情况,问我们愿不愿意去?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和条件?我回答说愿意去,没有任何要求和条件。然后耀邦同志问我:“你们准备需要多少人啊?”我当时考虑边疆很艰苦,去人多了怕一时安置不下,就说先组织五六十人进去打个家底,以后需要再陆续去。
  从耀邦同志住处回来后,我们五个人在一起商量了一个办法,决定先吸收一部分会种地、懂农业的郊区青年为骨干,再一条是城市青年少要一些,女同志少要一些(后来吸收了12名女同志,10几名城市青年)。八月六七日我们写好了倡议书,8月16日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当时在北京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报名的人很多,仅10天就有2,000多名青年到团市委要求报名,参加垦荒队。我当时具体负责组织工作,住在团市委。根据情况,当时报上名的青年有700多人。我们就从这700多名青年中选拔了60名作为首批队员。为了作好每个队员的思想工作,我们挨家进行了家访,首先征得家庭同意。我们提出的垦荒队员第一个条件就是没有任何个人要求,家庭支持,本人自愿。第二条是不要国家投资,白手起家。
  全市群众听说垦荒队到北大荒开垦荒地不要国家一分钱,都纷纷捐款。仅半个月我们就收到2,700余元。北京市的工人用业余时间拣废钢铁为我们赶制镰刀、镐头等各种工具,内蒙古支援了35匹马,鹤岗矿务局给我们一顶帐篷,沈阳市的一位尼姑给我们送来一条毛毯(现保存在北京庄)。东欧一些国家也进行了宣传和报道。日本的一些友好人士、友好团体给我们寄来了画和书信,全国各地青年给我们寄来了大批书信,当我们来到北大荒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收到各种文字书信有三麻袋之多。党和人民以及各界朋友给予我们垦荒队极大的荣誉和支持。
  8月23日,全体队员到团中央集训一个星期,进行了临行前的思想教育工作。团中央从60名队员中选了一名卫生员,配给了药箱,对每个队员都进行了体格检查。为了防止意外还发给了两支枪。
  8月30日团中央召开欢送大会,参加会议的全是北京各界派来的代表。胡耀邦同志讲了话,他号召青年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他要求我们要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建新家园,他教育我们去了一定不要开小差,不要给组织、给北京市的人民丢脸,想家可以通过组织解决。生活上可能要低于当地人民群众的水平。他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听到“鸡叫、狗咬、孩子哭”的声音。耀邦同志讲话结束后,代表团中央授旗。当我接过垦荒大旗时心情非常激动,竟忘记与耀邦同志握手。当时我代表全体队员表示决心:“我们坚决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一定要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坚决不开小差,去了就不回来,有一条困难克服一条困难、有一千条困难克服一千条困难,绝不给全国青年、全国人民丢脸:一定要多开荒!”
  当我们背着背包徒步去车站时,沿途受到北京市人民的热情夹道欢送。前门车站聚集了1,500多名欢送的群众。团中央专门为我们包了一节车厢。列车徐徐开动了,我们挥手与首都人民告别。
  一路上每逢停车站,都受到人们的迎送,场面是极其热烈的。车到哈尔滨后,省委、省政府、省团委和哈尔滨市的领导同志到车站迎接我们,出了车站欢迎的人群一直排到当时的喇嘛台。于杰副省长等领导接见了我们全体队员。第二天乘车去鹤岗,在佳木斯又受到团地委的迎送。到鹤岗后两台汽车一直把我们送到萝北。 (本文是杨华亲述回忆录,已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