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承包租赁经营

第二节 承包租赁经营


在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形势的推动下,农场工商运建服以搞活经济,提高经济效益为指导方针,实施了多种改革政策和措施,加快了工商运建服体制改革的步伐。
  1988年,工商运建服的改革也有了新的突破,首先把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引进企业。招标租赁了饮料厂、糕点厂,承包了南山水库。其它工商运建服企业普遍实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一些小型服务性行业如饮食、修理、理发、照相、被服等,进行了租赁经营或作价转让给职工个人经营。在分配上打破了“大锅饭”,工商运建服企业根据各自的情况,实行计件工资、效益工资,把企业的利益和职工的利益紧紧结合起来,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农场下一步深化工商运建服改革打下了基础。
  饮料厂通过招标租赁提高了经济效益,当年生产非酒精饮料282 吨,比1987年多生产非酒精饮料85吨,完成利润0.1 万元,而1987年完成产值17万元,亏损5.9 万元,利润比1987年上升18%,糕点厂利润比1987年上升33%。汽车队自1988年5 月份单车个人承包后,优化劳动组合,完成了上交10.5万元的利费指标。供电所完成利润15万元,比1987年增加9.7 万元。南山水库也收到了明显效益,投放了商品鱼苗。
  1990年,农场认真贯彻总局党委提出的“两稳、两兴、一良化”的战略方针,继续实行租赁和承包经营,工业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开展五项达标活动,产品质量有明显提高,工业管理水平进步幅度较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全场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3.2万元。
  90年代初,农场的工业企业属于内向型经济,以自给为主。管理水平较低,技术落后,商品意识、效益观念不强,设备落后,能耗和原材料消耗高,损失浪费严重。工业企业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大锅饭”、“铁饭碗”,企业负盈不负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针对以上问题,1993年农场进行了工商运建服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产权制度。改革首先在车队和商店进行。车队采取了租赁承包的办法,对26台货车实行了租赁转让经营,完成农场粮食和物资货物运输465万吨公里。商业公司实行“租壳卖瓤”柜台租赁承包营业方式,使营业额达到200万元。工业企业采取了车间、班组、个人、岗位、工序等多种承包形式。在承包中引入风险机制,增强了干部的责任心,激发了职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部分亏损车间盈利或减亏。农场给企业放权,经营权、决策权、产品劳务定价权、产品销售权、物资采购权、内部用工权、工资资金分配权给了企业,企业活力增强。
  工商运建服企业实行了不同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转换了企业经营机制。在推行租赁承包经营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行了“一企一策,一企多策”的办法把企业推向市场,成为经营主体,实现了产权清晰化,管理科学化,组织规范化。调动了企业经营者、投资者的积极性,激发了企业活动,规范了企业行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经济效益,使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更新观念,振奋精神,提高了素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95年,农场工业企业在市场多变、税赋加重、原材料能源涨价、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和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整顿亏损企业,深化管理,内部控制,加强销售,使工业效益稳中有升,实现产值1610万元。比1986年的814.5万元,增长了79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