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作物施肥

第四节 作物施肥


1986年以来,一直延用按土地面积平均分配的施肥方式。随着化工工业的迅猛发展,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化肥供应数量增加,供应品种齐全,供应品质优良,都为农作物产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逐步走向合理、经济、高效的施肥方法,即根据土壤、作物、品种确定施肥,改变过去一次性播种施肥为“种肥、追肥、叶面追肥”三肥接力。在种肥的施用方法上,大豆和玉米率先在1989年采用三垄栽培方式的侧深施肥方法,小麦和水稻也在1996年开始采用侧深施肥方法,避免了因种肥过多烧种的现象,同时减少了因播肥过浅肥料挥发损失,而且又解决了作物各生育期都能有充足的肥料供应问题。叶面追肥防病自1985年以来一直以航化作业的防病治虫、提质增收为主,飞机航化追肥防病虫多采用尿素、磷酸二氢钾、多菌灵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其增产幅度在8%以上。1996年应用面积39000亩,1997年各作物应用面积达到历年最大面积16万亩;1998~1999年由于连续的自然灾害,种植效益下滑,航化作业面积有所下降;2000年再度出现自然灾害,受经济能力的限制,加上农场取消了作业费用的垫支,航化作业在此期间停止了使用。
  在施肥量和施肥种类上,氮肥以大庆和浩良河尿素为主,磷肥以美国二铵为主,1997年后逐步开始采用加拿大和国产钾肥。各作物亩施肥量均比1985年有所提高;小麦施尿素由5.3 公斤增加到6.6 公斤,二铵由8.0 公斤增加到10.0公斤,钾肥平均应用1.7 公斤;大豆施尿素由2.7 公斤增加到4.0 公斤,二铵由6.7 公斤增加到8.0 公斤;玉米全生育期尿素由13.3公斤增加到16.7公斤,二铵由6.7 公斤增加到16.7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