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十一节 自然灾害

第十一节 自然灾害


农场主要自然灾害除病、虫、草外,还有涝、旱、低温、风、雹、霜冻等,各种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甚至多灾并发,其中以旱、涝、雹灾危害最大,尤以涝灾为甚。
  自1986年以来,不同程度、不同季节的旱涝灾害年年发生,酿成重灾的有1991年、1992年、1994年、1995年、1997年、1998年、2000年。
  1991年是多灾多难最为严重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春天旱,夏秋雹、风及涝,受灾程度之深,持续时间之长,受害面积之大,损失之重都是前所未有的。全场受灾面积33万亩,其中绝产面积8.3万亩,总经济损失2326万元。
  1992年经历了一场雹灾和特大涝灾,这次雹灾和涝灾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大,时间72小时(6 月6 ~9 日),6 月上旬降水量达225.5 毫米,比农场25年来气象记载中6 月上旬降水量大的1990年133.2 毫米多92.3毫米,仅6 月6 ~9 日降水达156.8 毫米,全场受灾面积245985亩,成灾面积188505亩,其中:小麦112920亩,大豆60660 亩,玉米6615亩,水稻5550亩,甜菜2760亩,损失粮豆23725 吨。直接经济损失1380万元。
  1994年是涝灾。6 月份以来,连续阴雨天达16天。由于长期的阴雨连绵,降水量达102.9毫米,造成农场土壤含水量超饱和和大面积出现明水,部分低洼地号明水达20~60厘米,土壤通气性极差,农作物根系长期处于无氧呼吸状态,严重的阻碍了作物及根系的生长发育,小麦生长发育不良,植株矮小瘦黄,以致旗叶变黄;玉米和大豆底叶变黄,部分株苗涝死,晚播晚出的大豆因受涝造成烂种,使大豆株少苗缺;甜菜长期受淹,根部病害和烂苗现象加重,全场4305万亩作物成灾面积达6033万亩,其中小麦2175万亩,大豆3978万亩,玉米900亩,甜菜600亩,粮豆损失7615.5吨,甜菜850 吨,直接经济损失达1073.1万元。
  1995年是旱灾及特大雹灾。5月21日至6月20日持续干旱少雨,作物长期无雨,酿成重旱灾害。7月9日下午又遭受特大冰雹,冰雹直径15毫米,持续20分钟,造成全场438420亩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56097亩,粮豆损失5648.2亩,小麦全部倒状,大豆70%的叶片被砸掉,30%的生长点被打断,造成经济损失90万元。
  1997年是涝灾和雹灾,开春以来低温多雨,特别是5 、6 月份积温比常年月份少,降雨量达250 毫米,比正常年份多140 毫米,形成严重的涝灾,导致作物生长根系停止生长,叶芽生长缓慢,地上部分生长发育滞后,特别是大豆生长达到逆呼吸,植株比正常年份矮50毫米,叶片少三片,严重的产生烂根甚至死亡。夏季7 ~8 月份又遭到两场暴雨和冰雹的袭击,冰雹直径最大可达20毫米,暴雨最大时日降雨量近100 毫米,8 月份累计降雨量达328.9 毫米,冰雹造成大豆生长点被打光,叶片被打碎,玉米叶片被打成丝状,由此导致作物生长发育滞后,贪青晚熟,甚至绝产。全场30多万亩农作物不同程度受到涝灾和冰雹灾害的影响,成灾面积达225484.5亩,其中麦类28162.5 亩,大豆152344.5亩,水稻26401.5 亩,玉米18577.5 亩,直接经济损失3567.1万元。是建场以来受灾损失最严重的一年。
  1998年是严重的旱灾,主要是6 月下旬至7 月初和7 月中旬到8 月初的两次高温无雨阶段。气温比历年同期高1.9 ℃,降雨比历年同期少36毫米,尤其是6 月25日至7 月1 日和7 月29日至8 月3 日的持续高温无雨阶段,日平均气温达25.8℃,日最高气温达33.2℃,形成短时期内的严重干旱,对农作物生长十分不利。南片大多数生产队的小麦早熟减产,大田作物有的也卷起了叶子,大豆落花荚造成减产。
  2000年,旱灾灾情重,受灾面积大,旱灾持续时间长。早期降水多,土壤含水量大,低洼易涝地无法播种,后期一个多月干旱无雨,受灾总面积达377160亩,其中:旱灾面积为293505亩,雹灾23655亩,各类作物绝产面积达25980亩。水稻30720亩,减产4807吨,小麦47025亩,减产7031吨,玉米34605亩,减产6072吨,大豆204810亩,减产11833吨,造成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