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农机标准化管理
第四节 农机标准化管理
1986年以来,在兴办职工家庭农场的初期,部分职工购买农机具后,因没有从事过农机的经营工作,又没有受过农机培训,标准化意识淡薄,农时观念差,生产队管理人员以包代管现象普遍,农机基础设施失于维修管理,农机标准化措施难以全面落实;部分有机户掠夺性的使用农机具,不按时进行维护与修理,技术状态差;部分农机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在田间作业难以保证作业质量,农机管理意识不强,造成农机具乱停乱放。这种状况对抓好农机标准化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92年,农场参加了农业部举办的《国营农场设备管理(农机标准化管理)》定级评审活动。
农场加大了农机标准化管理的力度,在全场农业生产队开展农机五项达标活动,同时也加强了农具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维修了保养间、零件库、油料库、农机停放台、农具场铁围栏等,农机具基本上实现了统一管理,集中停放。
在农机管理五项达标活动中,加强了对生产队农机各项工作的考核,特别是对农机具技术状态和田间作业质量进行重点验收。不合格的机车不准作业,保障了田间作业的质量。五项达标活动中,八队、十二队、十三队、十五队、二十五队首先达标。1993~1995年农场获国营农场设备管理(农机标准化管理)三级企业。
1996年,加大了农机标准化管理力度,提出年度开展农机标准化管理活动的方案和采取的措施,制定出长远发展规划,落实各级组织和领导,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出台了《农机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考核奖罚办法》。针对农机具状态不佳、田间作业质量不高的问题,强化管理,狠抓农机具技术状态,坚持常年检修,达到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的目地。
农机主管部门按照总局制定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标准》,对全场生产队的农业机械分阶段、逐台逐项的全面验收。坚持核发技术状态合格证制度,修定了《共青农场农机田间作业质量标准和不合格作业处罚办法》,调整了农机作业的收费价格,采取多种形式,召开各项作业的定标会和现场会,开展全面的质量管理,抓住作业的关键环节,确保田间作业质量,并对小四轮拖拉机随播随起垅作业进行专项治理,农机具的状态及田间作业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三库一场”
的建设逐步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按总局《生产队农机管理标准》经分局验收,全场达标率96%,并涌现出十二队的标兵队。农场1996~2000年,连续五年被农垦总局授予“农机管理标准化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