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乳制品
第四节 乳制品
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开放搞活的政策,农场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经济观点,为落实党和国家的“富民强国”的经济政策和关于“发展畜牧业和乳品加工业”的指示精神,农场依据农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奶牛养殖业。为了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单一的经营方式,搞活农场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农场的发展,经过技术人员的多方面考察论证,农场拟定新建一座日处理鲜奶20吨的乳品加工厂,并于1985年1月成立了乳品厂项目筹建办项目总负责人:于英(共青农场场长),项目负责人:董恒义(共青农场经理室主任),项目技术负责人:陈伯泉(共青农场经理室副主任)。
经过三年的筹备建设,共投资320万元,于1988年7月28日正式试车投产,当年生产乳品210吨,完成产值200万元,实现利润3.2万元,创出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好局面。
乳品厂自投产后一直注重企业管理工作。一、投资5万多元配备了264台件的计量器具,完善了生产过程的计量控制。于1989年4月通过了三级计量合格单位的验收。二、实行标准化乳品厂。全面实行了“留岗工作标准”,共制定标准127个。1991年4月通过了企业标准化四级合格单位验收。三、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企业成立了四个QC小组,活动成果在管局首届QC成果发布会上荣获二等奖。1990年6月乳品厂通过三级全面质量管理合格单位验收。通过狠抓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使乳品企业的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特级品率始终控制在98%以上,产品质量多次获奖评优。
1990年获垦区优质产品称号。
1991年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1993年获农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1998年,根据乳品市场的需求及农场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乳品厂的经营机制发生了变化,由场办国有企业转换成参股企业。分局党委提出了建立乳业集团,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全分局6 家乳品企业,由宝泉岭、共青及绥滨乳品厂共同组建了黑龙江省宝泉岭乳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集团注册资金2100万元,其中共青农场以212.64 万元入股。(占评估资产的60%)。
1999年,乳业集团将共青农场和二九○农场乳品厂租赁给法国圣元乳品集团,企业更名为:共青圣元乳品厂。
历任厂长:刘鹏起、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