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酱菜

第六节 酱菜


1985年4月酱油厂隶属于酿造总厂管辖,厂房面积409平方米,设备有风机、座机、离心泵和高压灭菌装置等,酱油厂生产的“豆乡”牌一级酱油在地方和农垦系统享有盛誉,被农牧渔业部评为优质产品。
  1986年,为了扩大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农场投资10余万元,对酱油厂进行技术改造,购入2吨旋转蒸锅一台,搅拌升降机一台,从生产工艺上由炕改为水浴,从而提高了酱油制作的机械化程度,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技术改造完成后,1987年2月正式投入生产,当年生产酱油634吨,实现产值37.6万元。
  1989年,农场继续实行工商运建服领导体制改革。农场对酱油厂公开招标承包经营者(厂长)
  ,具有30多年酱油生产经验的老工人唐福兴中标担任厂长,承包经营酱油生产,酱油厂41名职工在新任厂长唐福兴的带领下,当年生产酱油626吨,实现生产产值28万元,经营盈利0.9万元。酱油厂由唐福兴担任厂长后,企业更名为酱菜厂,加强了企业内部的管理,注重产品质量管理,建立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层层落实生产责任制,在生产过程中严把工序质量关,使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经济效益有所增加。产品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在省内和农垦系统享有盛誉。
  1992年,酱菜厂增加生产规模,开发了豆瓣酱,食用醋等新产品,并进行了批量生产,当年完成生产产值54.2万元,经营实现利润5万元。
  1993年,农场鉴于酱菜厂厂房年久失修,设备陈旧老化,呈现出产品原料消耗大,成本增高,质量不稳定等弊端,为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效益,以质优占领市场,农场决定对酱菜厂进行第二次技术改造。同年5月,农场成立酱菜厂技术项目领导小组,项目总负责人:杨少先(农场场长),酱菜厂项目总投资316万元,资金来源:申请国家预算内拨改贷投资200万元,农场自筹资金116万元。项目改造规模:生产能力为年产特级酱油3000吨,分两期完成技术改造项目。经过两年的筹备建设于1994年8月二期改建完工,建成新厂房982平方米,设备安装完毕,并投入生产,当年9~12月共生产酱油166吨,实现生产产值39万元。
  1995~1997年,由于受市场疲软的影响,产品竞争的加剧,酱菜厂经营连年亏损,1997年经营亏损30万元。
  1998年,农场按照国家对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精神,决定对酱菜厂实行租赁经营,租赁期限为三年,租赁费第一年为1万元,第二年2万元,第三年3万元。农场委托工业科科长刘刚与承租人由立洪签订了三年租赁合同。自此酱菜厂由场办工业转化为私营企业。
  历任酱菜厂厂长:于祖祥、唐福兴、禹小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