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九节 建材

第九节 建材


一、砖瓦
  1、砖瓦厂:1985年生产红砖656.6万块,红瓦173万片,1986年生产红砖725万块,比1985年增加68.4万块,红瓦180万片,比1985年增加7万片,不仅满足了农场基本建设的需求,还支援了萝北、鹤北等地的建设,完成生产产值为67万元,经营利润17.8万元。
  1987年生产红砖656万块,红瓦195万片,实现生产产值69万元(按现行价),经营利润达8.8万元。1988年实现生产产值78.1万元,经营利润6.7万元,1989年经营亏损9.9万元。由于多年的生产,适合制砖、瓦的土源接近枯竭,满足不了继续生产取土的需求,经过多方面的考察论证,1990年农场党委决定另选厂址重建砖瓦厂,以解决土源恢复砖瓦厂的生产,同年末成立筹建办。
  1992年砖瓦厂投资2万元,对制瓦机传动部分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提高了设备的生产能力,可每年降低生产成本费用1万元。
  1993年后,农场小城镇建设逐步加快,楼房逐年增加,水泥瓦和铁皮瓦大量充斥建筑市场,逐渐地取代了红瓦的位置,使红瓦的建筑市场占有量逐年下降,直接影响了砖瓦厂的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使砖瓦企业逐步进入困境,经济下滑,1993年经营亏损达16万元。
  1998年,农场产权改革领导小组对砖瓦厂固定资产进行了评估,以流动资产进行认定,最后综合作价20万元,转卖给原砖瓦厂厂长许以军,企业原债权、债务均由许以军承担,转卖款分两年还清。
  历任砖瓦厂厂长:崔永国、禹小开、许以军。
  2、新砖厂:1986年生产红砖715万块,实现生产产值33.6万元(按现行价),经营利润4万元。
  1987年生产红砖500万块,实现产值22.5万元,经营亏损10.4万元。
  1988年生产红砖470万块,实现产值33.9万元,经营亏损3.4万元。
  1989年新砖厂投资1.2 万元,对轮窑引风进行了改造,节约了原煤的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生产产值51万元,扭转了连续两年的亏损局面,经营利润1.3 万元。
  1990年新砖厂投资4万元,对轮窑的窑体进行了维修,控制了热量的流失,当年实现生产产值68万元,经营利润3.2万元。
  1992年新砖厂为了发展生产,提高经营效益,投资6万元,新建钢管支柱坯棚面积1000多平方米,实现产值63万元,经营利润2.6万元。
  自1989年,农场对工业企业实行领导体制改革,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以来,新砖厂层层落实承包责任制,从1989~1998年,连续10年盈利,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职工也增加了收入。
  1998年农场对工业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产权改革领导小组对新砖厂进行了综合作价40万元,转卖给原新砖厂厂长赵开江,原新砖厂债权、债务均由赵开江承担,转卖款分两年还清。
  历任厂长:李国友、葛东强、赵开江。
  二、白云石厂
  1985年白云石厂对原有的破碎机械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增配了电动震动筛、开运器、储料仓、除尘装置等配套设备,同时购进锤式破碎机和钻机等。职工110人。主要是开采白云石,加工水刷石和水磨石的石料,销售给建筑施工企业。
  1986年生产白云石6701吨,石粉220吨,实现生产产值8.7万元,经营亏损4.6万元。
  1987年,生产白云石9417吨,实现生产产值11.1万元,经营亏损8.7万元。
  1988年农场进行工商运建服改革,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分配上打破“大锅饭”,把企业的利益和职工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经济效益。白云石厂生产白云石10369吨,实现生产产值18.3万元,经营盈利4.8万元。从此企业扭亏增盈,并拥有了固定的销售市场(鹤岗玻璃厂及佳木斯市玻璃厂),使企业增加了活力,增长了经济实力。
  1992年,在农场的支持下,白云石厂筹备兴建办公室,投资40万元,建成1000平方米的三层办公楼,投资16万元,建120平方米锅炉房一座,200平方米车库一栋,内设5间车库,购进2吨蒸汽锅炉一台,并投资16万元建设低压配电和供暖管道等基础设施,投资36万元购进东风141挂车4台。1992年11月18日白云石厂新厂址落成,正式搬迁。
  1995年,白云石厂以国家建设哈萝高级公路为契机,投资115万元,购进俄罗斯产乌拉尔挂车6台,投资18万元,购进装载机一台,并投资15万元,建成300平方米车库一栋。白云石厂与哈萝公路的施工单位联系,取得了在承担施工运输砂石的承包合同,步入了哈萝公路工程施工队伍的行列。由于俄罗斯车质量差,配件难买,因而效益不太理想,仅盈利3万元。
  1996年,佳木斯玻璃厂进行技术改造,停用白云石,白云石厂受到销售市场的影响,产品滞销。农场经考察论证,决定转产投资建设白灰项目。同年4月成立白灰厂筹建办,投资51万元,建成立式白灰窑3座,设计能力年产白灰2万吨;投资10万元,购置球磨机1台;投资10.5万元,安装了低压线路及配电设施,建办公室、简易住宅及简易棚共680平方米。白灰窑建成后投产,当年生产白灰1万吨,经营利润3万元。同年,白云石在宝泉岭管局召开的工业工作会议上,代表农场集体企业做典型经验介绍。
  1998年,农场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改革领导小组决定对白云石进行产权改革。将白云石厂新厂址内的办公楼、车库、锅炉及锅炉房等综合作价抵押给农场。石灰窑及白云厂生产设备经综合作价转卖给原白云石厂厂长赵立祥,农场承担转卖前白云石厂欠发的职工工资及养老金28万元,其余债权、债务均由赵立祥承担。白云石厂由集体企业转为私营企业。
  历任厂长:姚东山、赵立祥。
  三、木制品厂
  1985年木材厂拥有木工、制材(一、二)车间、机加修理、修补车间等建制,职工211人,占地面积63222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4648平方米,其中生产用房3760平方米,机械总动力947千瓦,主要产品设备生产能力9520立方米。
  1986年,当年生产锯材740立方米,实现销售产值109万元,经营盈利7.5万元。
  1987年生产锯材1525立方米,实现销售产值171.2万元,经营亏损22.9万元。
  1988年生产锯材1525立方米,实现销售产值171.2万元,经营盈利2.6万元。3年的生产经营共亏损12.78万元,没进行设备的更新和技术改造,基本是处于维持生产现状。
  1989年为了发展生产,扩大经营项目,提高经济效益,投资78万元,开发建设麦芽生产线,购入4吨蒸汽锅炉一台,建201平方米锅炉房1座,当年建成投入生产,由于大麦芽产品质量不过关,占据不了市场,加之麦芽行业也进入了萧条阶段,此项目上马不久就停产了,在经济上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当年生产锯材922立方米,实现销售产值84万元,经营亏损91.5万元。
  1990年木制品公司投资30万元,恢复了1985年停止生产的胶合板和人造板生产线。生产的胶合板和人造板没有达到质量要求,产品在销售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经济效益不佳。当年生产锯材684立方米,实现销售产值147.1万元,经营亏损34.4万元。
  1991年生产锯材694立方米,实现销售产值129万元,经营亏损117.4万元。
  1992年生产锯材375立方米,实现销售产值69.8万元,经营亏损46.9万元。
  1994~1996年木制品公司组建了施工队,并经管局建委批准,办理了施工营业执照,承包农场部分维修和水泥晒场等工程项目,年施工产值在30~50万元之间。
  1996年木制品公司经农场同意采取联合办厂,同牡丹江、哈尔滨、伊春等企业联合办起大锯车间3个,人造板车间1个,使闲置的设备和1400平方米的厂房变闲置资产为有用资产。经过联合办厂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提高了经济效益,扭转了亏损局面,当年盈利10万元。
  木制品公司自1986~1998年的十几年里,生产经营效益始终不佳,盈少亏多,累计经营亏损348.1万元。
  1998年,农场决定对木制品公司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经综合评估作价以133.7 万元,转卖给原木制品公司经理庞增才。资产款分三年还清,1998年4 月1 日前交纳54万元,1999年4 月1 日前交纳40万元,2000年4 月1 日前交纳39.7万元。转制前木制品公司对内对外的债务、债权均由庞增才承担。
  从此木制品公司由场办企业转为私营企业。
  历任经理:胡化启、姜春刚、汤洪彬、庞增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