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十一节 水利投资与效益

第十一节 水利投资与效益


一、水利投资
  农场自1993年以来,多年坚持不懈地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到1999年末,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累计投资为5456.25 万元。资金投入使用的方向主要有:
  1 、防洪堤工程建设,累计投资668.63万元,其中:都鲁河防洪堤473.95万元,鸭蛋河堤防194.68万元。
  2 、治涝工程建设,累计投资3090.67 万元,其中:都鲁河涝区925.07万元,鸭蛋河涝区1593.3万元,莲花泡涝区572.07万元。
  3、灌溉工程建设,累计投资772万元,其中:打井费用706万元,喷灌机费用66万元。
  4、水库工程建设,累计投资261.08万元。
  5、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累计投资132.07万元。
  6、其它工程建设,包括:防洪费、勘测设计人员工资等,累计投资531.8万元。
  农场的水利工程建设,经过近15年的连续兴建,现已具有一定规模,完成总投资4547.7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461.69 万元,农场自筹资金1954.26 万元。
                 水利工程投资表
                 (1985~1999年)表3-7                             单位:万元



  续表3-7



  二、水利投资效益
  (一)两河防洪堤效益
  1、都鲁河防洪堤效益
  都鲁河防洪堤坐落在都鲁河左岸,堤长57.37 公里,保护土地面积10.5万亩,保护耕地面积9.25万亩,保护7 个生产队的0.51万人口。防洪堤效益7333万元,保护固定资产4900万元。
  2、鸭蛋河防洪堤效益
  鸭蛋河左岸防洪堤长14.1公里,保护土地面积1.542 万亩,保护耕地面积1.36万亩,保护1 个生产队的0.04万人口。防洪堤效益1220万元,保护固定资产650 万元。
  鸭蛋河右岸防洪堤长27.73 公里,保护土地面积4.63万亩,保护耕地面各4.08万亩,保护3 个生产队的0.16万人口。防洪堤效益1755万元,保护固定资产2010万元。
  (二)治涝效益
  农场辖区内的都鲁河、鸭蛋河、莲花泡3 个涝区,总面积为39.99 万亩,其中:易涝面积29.52 万亩。农场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地水利工程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基本配套,至2000年,已治理易涝面积29.52 万亩,发展水田9.65万亩。
  从60年代起,农场就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建设,随着历史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也日趋完善,农业经济也随之迅速发展。从耕地面积来看,建场初期拥有耕地15.44 万亩,70年代后期增加到42万亩。80年代耕地面积达到44.5万亩,进入90年代,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逐步配套,工程占地也随之增加,耕地面积仍保持在42万亩左右。
  从粮豆产量来看,90年代与70、80年代相比,耕地面积基本相等。80年代的粮豆单产一直徘徊在100 公斤左右,总产也只有3 万吨;而90年代,粮豆单产增加到295.6 公斤,比70、80年代翻了3.28倍,总产突破了10万大关,达到13.9万吨,比70、80年代翻了4.3 倍。治涝效益增长粮食累计为25万吨,经济效益1.6 亿元。
  (三)灌溉效益
  农场的东部和南部生产队地处三江平原的北部,属于山前冲击平原,地势低洼平坦,排水不畅,种植旱田作物易涝,产量低,不打粮,过去这些地被人们称为“拉腿田”。农场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将这些“拉腿田”全部旱改水。1986~1996年,共打水田机井726 眼,堤水灌溉面积达9.65万亩,占全场耕地面积的22.98 %,粮食产量占总产的49.5%,自旱改水后,总增产粮食16.01 万吨,经济效益1.6 亿元。
  (四)水土保持效益
  1、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经济效益
  农场十队小流域水土流失区属鸭蛋河流域,该区面积为160公顷,地面坡降在1/60,水土流失严重。农场于1998年申请立项,作为农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验区。区内原有排水干渠蜂排总干一条,长4公里,坡陡流急,干渠变成冲刷沟。区域内也因上游大量的泥砂随流而下逐渐淤积。除此之外,流失区北、西和南三面环岗,一到雨季,三面岗坡地的泥砂同时向区内侵袭,大有吞没小区之势。如不进行彻底的治理,小区将变成一片沙洲,同时危及蜂排总干与鸭蛋河。治理前,蜂排总干几乎年年进行清淤,鸭蛋河床也在逐年增高,针对上述情况,农场首先采取了工程治理措施,在蜂排总干上修建一座较大型的跌水,其次围绕小区西南挖截流沟,将弃土堆放在坡上,以弃土做屏障,挡住山坡漫岗的泥砂进入治理区,延长了截流沟的使用寿命。小区经过治理,开垦荒地110公顷,年产粮豆200吨,经济效益72万元。
  2、水土保持单项工程综合治理经济效益
  农场六队境内有条自然山沟“老郝沟”,它位于六队东北2公里处,属两山起一沟的地形。
  老郝沟经过六队通往果树场公路往西1公里处,因受山水的冲击,变成了自然冲刷沟,冲刷沟最深处达5米多,而且在不断地加宽,侵蚀耕地,老郝沟如不进行治理终将成为一大隐患。
  1994~1995年,用两年的时间,对老郝沟进行了治理,治理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工程治理方法,修建跌水涵4处,跌水桥一处,由于修建了五处跌水,削减了水的冲击力,控制住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通过治理减少了工程损失15.5万元,保护农田路1条,减少冲刷耕地5公顷,经济效益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