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职业教育

第三节 职业教育


1985年,农场技术学校改为职业高中,在校生518人,12个班,设有农机、农学、瓦工、刺绣等专业,校舍建筑面积2652平方米,其中:教室1869平方米,宿舍542平方米,办公室241平方米,运动场3000平方米,耕地22公顷,四轮拖拉机1台,教职员工91人,其中:教师36人,管理人员8人,服务人员13人,工人34人。职高的办学教材参考“全国农垦职业高中教学大纲”。办学方针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并掌握一门技术的劳动者。
  1986~1988年,职业高中生源充足,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近600名,开设的专业除有农机、农业、刺绣、瓦工专业外,又增设了电工、裁剪专业。教学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建立了农业实习基地(校办农场),配备了全套的农机具和40公顷耕地,其它专业也边学习边实践,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生产技能。1989年开始,职业高中采取了多种办学形式,与佳木斯市铁路局电大联办了2年制的财会、法律中专班,农场计财科在职业高中办了一个会计班。1991年起,职业高中生源不足的问题已显现出来,为解决生源不足问题,职业高中采取了多种渠道办学模式,与佳木斯市职工大学联办了法律和财会班,学生毕业后颁发职高毕业证和大专毕业证。学生的来源有名山、二九○、普阳等农场。
  1994年,职业高中搬迁到现敬老院,原校址扩建为第二小学。当年学校采取了上挂下联横辐射的方式,招收了旅游班,与鹤岗市警校联办了公安班,与鹤岗市党校联办了企业管理班,与宝泉岭管局党校联办了财会班。
  1995年,职业高中学校把各生产队初中未毕业的学生集中上来办了一个初职班;把生产队高中未毕业的青年集中上来办了一个高中函授班,采取了集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200名学员取得了职业高中毕业证书。同年,为了开创生产、科研、教学一条龙的路子,学校根据实际在农场八队开办了养猪场,建猪舍1000平方米,在二队开发了养牛小区,建牛舍800平方米,养牛20多头,开荒100余公顷,种植玉米和大豆作为畜牧业饲料。
  1997年,农场根据职业高中学校生源严重不足的状况,为节约农场开支,决定撤消职业高中,教职工合并到中学,未毕业的学生转到中学继续完成学业,从而结束了长达16年的职业高中办学历程。
  职业高中从1981年建校到1997年撤校,走过了风风雨雨的16年,从兴办到发展再到衰败,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然而16年来,职业高中为农场培养造就了近3000名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者,许多毕业生都成为农场各个行业的管理、业务骨干,为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促进农场生产建设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做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