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成人教育

第四节 成人教育


1982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农场成立了职工业余教育委员会,下设职工教育办公室,李忠任主任,并设一名干事,负责全场的职工业余教育。基层各单位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核心的职工教育领导小组。到1985年,取得初中“双补”合格证者2978人,取得高中“双补”合格证者100人,占应“双补”人员的86%。以后职工教育工作由业余教育发展到脱产进修与在职函授。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加强农场职工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使职工教育工作更好地为农场经济建设服务,农场成立了成人教育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育科,办公室主任由教育科长兼任,设专职或兼职职教干事一人,负责全场成人教育业务工作。农场成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校长由主抓教育的场领导担任,并配备了专、兼职教师。27个农牧生产队设立了成人文化技术教学点。
  1986~2000年,农场教育管理委员会制定了职工教育“五年规划”,每年都制定《干部、职工培训考核实施方案》,以指导安排职工教育工作,使职教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80年代初,农场完成了以“双补”为主要内容的职工教育任务后,开展了在职与脱产“两条腿走路”的学历教育。1988年前,全场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文教卫生人员等的学习费用由农场负担,1989年以后参加学历进修的上述人员(在职或被录用)取得学历后,农场给予一次性补贴(脱产进修的本科400元、专科300元、中专200元,在职进修的本科300元、专科200元、中专100元)。
  1996~2000年的4年间,农场支出学历教育经费约为54万元,为自费进修补贴约为9万元,有1459人完成了成人高等、中等学历教育。
  1989年起,农场职工教育转为以岗位培训为重点,每年除组织参加总局、管局举办的各类人员培训外,农场各业务部门也举办了各类人员培训班。各生产队、工商运建服行业根据各业务口的特点组织培训班对职工进行培训。各级各类培训与继续教育、实用技术、专业专题培训相结合,按需施教、学教相结合,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与生产工作实际相结合。培训结束,经考试、考核合格者发给岗位合格证书,准其上岗和职称晋升。
  1986年职工培训费近2万元,到2000年职工培训费已超过20万元。15年间,培训各类人员3万多人次。
  1986~2000年,各类成人高等、中专等学历教育为农场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基本上满足了农场企事业单位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岗位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政治、文化、技术、业务素质,对农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文教卫生等人员的培训,为提高场、队两级领导班子和农场整个干部队伍的文化、专业知识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