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卫生防疫

第三节 卫生防疫


卫生防疫站有人员6名,分别承担着卫生、防疫、检验等多项工作,隶属分局及县防疫站双重领导,1990年,卫生防疫站设为正科级单位。
  历任站长:于毅、潘庭英。
  (一)出血热的防治。出血热是农场的地方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性疾病,以发热、少尿、休克、出血和肾功能损伤为主要特征。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1971年农场确诊出首例出血热病人。多年来,防疫站致力于出血热的预防。1993、1994年,出血热发病达到高峰,为31例,当时由于疫苗紧缺,仅防疫注射100人,到1995年疫苗供应得到缓解,防疫注射人数增加,生产队16~60岁易感人群防疫达50%以上。
  主要措施是:1、利用各种方法进行大量有效灭鼠,及时掩埋死鼠;2、加强个人卫生,严防入口食物污染;3、野外作业、进入库房等扎紧衣袖裤口,防止鼠类叮咬;4、发病季节出现病状及早就医。
  (二)结核病防治
  自防疫站建立以来,有专人负责结核病的防治,主要是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性脑膜炎。1989年,国家颁布了《传染病防治法》、《结核病管理办法》,加强了结核病防治。医疗制度改革前,职工免费就医,结核病人便于管理,定期领药,按时服药,病志完整,用药全程足量,保持较高的治愈率。医疗制度改革后,因报销不及时,或无钱买药,复发病人增多。1995年,建立防痨基金制度,每年划出专项资金,保证了免费用药,同时农场又纳入世行贷款范围,肺结核和空洞肺结核免费用药范围,使结核病人得到较好的防治。
  1999年,为控制儿童时期的结核病,对出生后三个月的婴儿进行了结核霉素试验,试验呈阴性的,全部进行了卡介苗补种。
  (三)地方病的防治
  (1)碘缺乏病防治
  碘缺乏病是农场主要地方病之一,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地方性克汀病、人口发育智力不足及低下等。近十年来,防疫站加强了食盐含碘的监测,一方面严格控制非碘盐流入农场,另一方面对食盐销售点不定期进行碘盐检测。同时,对特需人群及时补服碘油丸。1994~1997年对孕妇、哺乳期妇女、新婚妇女服碘丸1279人次,婴儿、儿童服碘油丸8815人次。
  1986~2000年,对在校学生进行甲状腺肿大特况普查15次,普查3万人次,查出甲状腺肿大70人,均进行了补服碘油丸。
  (2)改水
  农场是水质较差地区。北部、西北部由于濒临山区,属于山区、丘陵地带,地层深厚,岩石较多,这里的生产队多难以打井取水,而东南部、南部、西南部濒临莲花泡湿地、都鲁河,水层浅,水质差,不利于群众的生产、生活。农场从80年代起,开始逐步进行改水。积极推进打井、打深井和深井自来水。
               传染病发病统计表
               (1986~2000年)表5-12                         单位:例



  (四)计划免疫1989年起,农场对全场出生至7岁儿童建立起计划免疫卡,进行预防接种登记,对要求免疫适令儿童进行按期接种、登记,还按时到医院为新生儿接种疫苗。1988年3月开始,全场实行“儿童计划免疫保偿服务”制度,健全各类计划免疫档案,调动了卫生人员和家长的积极性,提高了四莓接种率。1989年4月开始,农场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注射。1994年后,随着职工群众对乙肝预防的认识和疫苗供应增多,有部分成人开始进行疫苗注射,降低了乙肝的发病率。1999年,防疫站每年又开始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乙肝抗体的测定,没有产生抗体的儿童更新注射一个疗程的乙肝疫苗,消除了初种的失败。
  脊髓灰质炎:
  根据我国在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承诺,农场防疫站自1993年开始,在全场范围内实行强化免疫接种工作,7年来,共计发放脊髓灰质炎糖丸2万余个,每年强化服苗年龄组均为0~4周岁的儿童及流动人口儿童。
  农场成立了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明确责任,分片包干,确保疫苗冷藏、冷运、送服入口顺利完成。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过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afp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达到无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生,本土无野病毒,顺利地通过了国家的评估。
                 预防接种疫苗统计表
                  (1986~2000年)表5-13                         单位:例



  续表5-13



  (五)食品卫生监督1988年,农场的食品卫生监督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开始起步,根据《食品卫生法》和《公共场所管理条例》要求,加大执法管理力度。主要措施是:1、对食品加工业、销售业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对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从事此行业。2、执行卫生许可证制度,达不到要求、不符合卫生的餐饮业不得开业。3、经常到食杂店、饭店、流动摊点进行监督检查,罚没、整改各类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营业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