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章下序

第四章 经营成果与经验教训

章下序



  1986—1990年,自办家庭农场以来,农场连续5年丰收盈利。粮食总产量由1985年的3.19万吨,提高到1990年的6.2万吨,单产由1985年的110公斤,提高到1990年的166公斤,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3943万元,比1985年增长了183%,5年累计盈利1531万元,上交国家利税663万元。
  家庭农场从创办到反复,逐步形成了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机制,家庭农场管理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较好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经营效益。
  项目投资取得较大成绩,进行了柳北荒原的开发,创建了柳北、柳西两个机械化分场。
  工副业生产异军突起,先后建成了浸油厂、链条厂、禽类综合加工厂、种鸡场等一批骨干企业,为单纯农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由85年的12%一跃上升到22%。粮油厂生产的面粉被评为“垦区优质产品”和“黑龙江省优质产品”,畅销市场,1989年经营利润达到300万元,成为农场龙头企业。
  改革开放使农场开阔了视野,主动走出场门,走向内地,走向沿海,参与市场竞争。在辽宁渤海湾创建了锦龙养虾场,取得很大成功。农场水利公司到辽宁、河北一带承揽工程,效益也较为可观。
  八十年代末期,农场建筑业发展迅速,先后建起了中学、医院、幼儿园、柳北住宅楼、集中供热、电视台、自来水、通信等建筑楼群,号称“十大建筑”。
  职工人均收入逐年提高,1990年达到1525元,比1985年提高了205%。1990年全场储蓄2121万元,人均储蓄2280元,职工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人均住宅面积12.6平方米。
  存在的问题是:1、创办家庭农场后,由于农场实行“两垫”:垫生产、生活资金,造成投资经营主体不明确,家庭农场责权利不清晰,没有从根本上端掉大锅饭和铁饭碗,易使职工产生依赖思想,而且垫支的后果形成大量挂账,有的成为陈帐或呆死帐,给清欠带来很大困难,也使农场蒙受了很大损失。2、在多种经营方面,由于过多追求规模,致使摊子铺得太大,因农场地域偏远,信息不灵,市场预测不准,加之缺乏科技含量高和竞争力强的产品,一旦市场有变,必然会使农场生产经营遭受到很大冲击,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失去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