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业企业面向市场,挖潜创新
第二章 调整体制,振兴工业企业
第一节 工业企业面向市场,挖潜创新
普阳的工业同农业一样,也是在一片沼泽地上白手起家的。七十年代末,农场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2.8%,八十年代末,进入九十年代后,农场工业由服务型、内向型逐渐向市场经济型过渡,加快了工业发展的步伐,相继建起浸油厂、链条厂、小四轮拖拉机厂、屠宰冷冻厂等工业项目,1995年工业产值比重在工农业总产值中一跃升到30%,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业在面向市场的同时,强化了企业管理,革新挖潜,使企业产生了新的活力,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重点抓了“两改三达”工作,即:改革、改造,达标、达产、达效。通过“两改三达”,农场对龙头骨干企业重点扶持改造,使企业效益明显增加。粮油厂购进了鄂TP50一A型植物油脂浸出成套设备,淘汰了笨重的液压半自动高温榨油工艺,建起了日处理大豆60吨,日产豆油9吨、豆粕45吨的油浸厂,所产豆油被定为国标一级产品。1994年,粮油厂引进改造了新型面粉加工设备,并在开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方面有了重要突破,生产的富硒面粉、富硒大米、富硒豆油等系列产品已形成拳头产品,畅销市场。
普阳机械厂找米下锅,主动闯市场,“八五”期间先后开发投产了小四轮拖拉机,MB—260型多功能木工压刨机,TF200型家用万能粉碎机,传动链条、水泵、桥式井管等系列水田机械等多种项目。共生产小四轮1150台,压刨机100余台,粉碎机200余台,年产链条20万米,水泵1000多台,井管10000多米,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建材厂新建了24门新式轮窑,年生产红砖600多万块,该厂还组建了四个基建队,参与兴建农场首批商品房,共建16栋商品房,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创产值100多万元。年加工木材1500立方米,还开发了家具生产等项目。“八五”期间,农场一些小工业项目也较为活跃。食品加工业能够生产挂面、面包、蛋糕、月饼等,还新建了一座饮料厂,年产各类饮料30,000箱。1985年,青年电工王守卫创办了普阳电器厂,生产继电器、卷柜、配电柜等产品,年创产值6万元。1988年原农场收购站站长孙云来等人集资2万余元,建起了塑料厂、生产塑料壶、塑料桶等产品,年产值5万元。1993年,畜牧公司经理冯子荣和宁宪军等人集资50多万元,建起了轧钢厂,生产各种规格的螺纹钢筋。尽管后来这些小工业项目受市场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或下马、或经营不景气,但确实反映了当时人们思想活跃工农场工业呈现多轮驱动的生机勃勃的局面。“八五”期间全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870万元(不变价),完成计划的120%,经营利润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