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水利建设新成就
第四节 水利建设新成就
(一)疏导蒲鸭河主干线
蒲鸭河发源于大莲花泡涝区,流经农场中部,注入松花江,全长35公里。因其河道弯曲狭窄,流速缓慢,排水不畅,不利于汛期泄洪排水。
1991年春,宝泉岭分局组织普阳、军川、名山等农场水利施工队伍,实施疏导蒲鸭河主干线工程,对蒲鸭河河道进行加宽加深,疏通取直,其中普阳段东北至莲花泡,西至蒲鸭河口,总长度29.5公里,工程于1991年5月动工,1992年10月竣工。改造后的蒲鸭河首尾相接,流水通畅,河道底宽20米,顶宽36米,深2米,动用土石方165.2万立方米。
(二)完善排灌设施
1985年建成松花江大堤和蒲鸭河回水堤后,农场集中力量解决排涝和喷灌问题。提出了“以排治涝、以喷治旱”的方针,先后挖掘了傲东、傲南、柳北、柳中、柳南5条排水干渠,有干支、斗、农沟1013条,总长度1519公里,建桥涵102座,建成了傲东、柳南、柳中、柳北、科研5个强排闸站及几处临时泵站,完成土石方总量1289万立方米,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排水系统,总排水能力为每秒33立方米,日排水量238万立方米,排水系统的不断完善,为根治内涝水患,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由于农场土质是沙土壤,保水性差,一般7—10天不下雨,就会出现明显的旱象,因此,时常发生阶段性干旱,对农作物影响很大,为解决旱的问题,农场大力发展作物喷灌,从1982年至今,农场利用国家贴息贷款150万元,加上总局和农场自筹共计448.6万元,购进大型喷灌机33台,其中圆形喷灌机25台,平移式喷灌机8台,打机井12l眼,喷灌覆盖面可达6600多公顷。
(三)完成松花江大堤二期工程
1978年,松花江大堤全部合垅,一期工程完成,1979年又开始了二期工程的建设。按1960年洪水位加高l米,顶宽3米,堤坝平均高度45.2公里,回水堤62.8公里。
二期工程的重点是嘟噜河、蒲鸭河和傲来河的回水堤,回水堤的总长度超过了江堤,而且是在漂垡甸地带作业,工程比江堤更艰巨,更浩大。施工人员克服了土质泥泞,机车陷车,作业难度大等种种困难,经过10年奋战,于1985年完成了防洪堤二期工程的建设,建成了嘟噜河回水堤22公里,蒲鸭河回水堤33公里,抵住了松花江倒灌,控制了莲花泡下泄的流向。防洪堤二期工程的完成,使大堤进一步加固,江堤接近20年一遇标准,也使普阳免除连年水患的威胁。1985年大洪水,松花江沿线大堤多处决口,绥滨县淹了大量农田,梧桐河农场几乎淹了半壁江山,而普阳防洪大堤却巍然屹立,堤外汪洋一片,堤内人们照常工作生活,百里防洪大堤成了名符其实的“普阳长城”。
(四)防灌排一条龙体系
普阳靠治水建场,凭水利兴场。农场经过30年农田水利建设,使水利设施不断配套完善,形成了防、排、灌一条龙体系。
防:松花江防洪堤,蒲鸭河回水堤能挡住外水侵袭。
排:庞大有效的排水系统能及时排除内涝。
灌:现代化的喷灌设施能有效地喷灌抗旱。
防、排、灌农田水利系统建成后,基本达到水来有堤,内涝能排,旱能喷灌,进一步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1985年、1991年、1998年特大洪水,松花江、蒲鸭河防洪堤有效地抵御了洪水,保住了家园,使普阳人民能够正常的工作生活。
农场自1974年以来,经26年建设,在除涝上达到了干、支、斗、农沟、桥涵闸排水站配套成龙,各涝区排涝工程已自成体系,具有较高的除涝能力,形成强大的排水规模,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解除突发性暴雨造成的灾害,将田间积水及时排出,大大减轻了灾害损失。从90年代以来,洪水、内涝频繁,给农田带来极大危害,正是因为有了配套成龙的排水设施,增强了抗灾能力,才使农田从根本上解除了水患之忧。
不断完善配套的喷灌设施,有效地进行抗旱作业,使农作物增产效果明显,据测算,经喷灌后的小麦亩均增产64.7公斤,最高亩增产达85.3公斤,大豆亩均增产33公斤,玉米亩均增产41.5公斤。1996年全场喷灌总面积1600公顷,多增加收入174万元。1991年农场被定为国家节水灌溉增产示范区,1992年农场建成10万亩节水灌溉工程。近些年来,农场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共打水稻机井160眼,灌溉水田20万亩。
(五)进行松花江大堤三期工程
由于松花江堤防标准不足20年,堤防高度不够,断面瘦小,个别堤段堤土料质量差,取土坑离堤脚较近,汛期受洪水威胁较大。因此,农场于1992年5月开始对松花江防洪堤实施消险加固工程,也称三期工程。
三期工程第一阶段对防洪堤段全面进行消险加固,提高整个防洪工程的防洪能力,工程总投资5019.9万元,动用土石方650万立方米,分3年完成。1995年汛期前三期工程第一阶段全面竣工,竣工后的松花江大堤,西段小黄河处4060米堤段进行改线,改线后堤线缩短了324米,加超高1.7米,堤顶宽8米。回水堤加超高1.50米,堤顶宽6.0米。使松花江堤防部分堤段达到了20年一遇标准,蒲鸭河回水堤达到10年一遇标准。1998年,松花江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洪水,普阳防洪堤防成功地抵御了这场特大洪水袭击,保障了农场安全度汛。
1999年5月24日,黑松堤防消险加固工程正式动工,这是三期工程的第二阶段,工程投资3600万元,完成土石方310万立方米,桥涵13座。堤防能力进一步增强,江堤宽度达到8米,高度超加1.70米,边坡1:3、1:4。达到了20年一遇标准。
2000年,蒲鸭河科研闸站建成,投资268万元,每秒流量3立方米。改善了场部、2队、科研站地区的排水难状况,使5.5万亩低产田得以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