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航空作业的推广
第四节 航空作业的推广
1984年前,农场使用除草灭虫化学药剂,主要依靠人工和机械,效率低、效果欠佳。1984年,农场在2队营区附近筹建飞机场,起先建成土跑道,租用济南、河南及黑龙江飞龙公司等地的国产“运—5型”农用飞机,首次作业30万亩,进行了小麦追肥,大豆防病追肥,取得较好效果。
1985年农场又投资35万元,在原土跑道上修建了长450米,宽30米,停机坪2000平方米的正式跑道,飞机场总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能够起落各种农用飞机,主要有国产“运—5型”、“运—11型”、“农林—5型”,国外“G—200型”,“农夫M—18型”机。近年来,农场主要租用总局“通用航空公司”飞机,机型为“运—5”型。,
推广航化作业后,使农场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80年代初期,农场大豆灰斑病严重,采用航化防治灰斑病后,这一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大豆品质和产量大幅度提高。航化作业效率高,作业质量好,每架次20分钟平均能完成900亩作业面积,每年承担小麦灭草、小麦追肥喷硒,大豆播前播后除草,大豆追肥防病防虫,玉米追肥防虫,水稻追肥防病,甜菜追肥防病等作业项目。从1986年—2000年,共计完成作业面积382万亩,年均航空作业25.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