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理论工作
第二节 理论工作
第二节 理论工作
从1986年开始,农场党委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整党活动。在整党活动中,全场上下系统地学习了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进行了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从而为成功地整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7年,农场进入了重要的经济体制改革时期。为使改革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农场党委在组织干部、群众系统地学习邓小平的关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同时,还开展了生产力标准的大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有力地推进了农场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农业单位,全面实行了队长负责制,土地全部承包到户,家庭农场遍地开花,形成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重经营体制。在工业单位,全面推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并在20个单位公开招标经营者,把风险机制、竞争机制引进了企业,从而使农场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形成了以国有为主体、集体、私营等经济成分共存的格局。
1991年,中央部署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下简称社教)。在社教中,农场党委再次组织了坚持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理论学习,把政治教育同深化改革、发展农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
1993年以后,农场党委根据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在近10年的时间里,不断组织干部、群众系统地学习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展才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和发展市场经济等理论,在五个方面取得了突破:一是彻底实现了经济体制转型,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农场由一个一般型企业,发展到“大一型企业”;二是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质量效益农业的档次,使农场在生产经营层次上有了极大的进步;三是放开了手脚,大力发展了非国有经济,使这些产业成为农场的半壁江山;四是发展了外向型经济,使农场的大米、化肥闯出了国门,打入了国际市场;五是实现了两大文明建设齐头并进,有力地克服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使农场连续荣获了众多的先进称号。
进入21世纪,理论学习有了新的发展,主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共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总局党委会议精神为指针,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为农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实现新的跨越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理论武装工作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要务,取得了主题突出,重点明确,服务基层,整体联动的新进展。紧紧围绕这个重点,着力于统一思想,解疑释惑,教育党员干部,宣传人民群众,健全完善学习计划和具体制度,加强理论宣传,注重了实际效果。同时开展八荣八耻、北大荒精神宣传教育,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社会公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使社会风气、思想道德为主要标志的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2002年,省委提出“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发展要求,农场党委确定了坚持“一特、二化、发起来”的发展思路,根据党委的布置,认真组织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在全场迅速掀起想发展、谋发展、快发展、干事业的热潮。
2003年,根据分局提出“牵牛、赶猪、奔小康”的要求,农场制定了调结构、快发展、超常规、奔小康的发展思路。动员职工充分认识发展奶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发展畜牧业,饲养奶牛和生猪,种植特色经济作物,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提高经济效益大发展。
2004年,围绕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重要机遇,以实现富民强场为目标,以千方百计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主辅换位”为重点,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展理论。
2005年,围绕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精神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开展理论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