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1986年,农场工会围绕以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两个重点,即加强民主管理和引导职工勤劳致富。围绕重点展开了 6项工作,即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狠抓“四有”教育,开展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健全和完善了场(队)两级民主管理制度,巩固整顿建家的成果,在家庭农场中总结和推广了一批勤劳致富的典型经验。
1987年,农场工会先后在全场范围内开展了“双增双节运动”,提出了每个职工人均节约“百元”的目标。随后又开展了“四有达标活动”。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有多项活动在分局比赛中获奖。1987年,群众性文体活动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繁荣局面,春节期间农场参加全局群众文娱活动 5个节目获奖。11月,举办了全场首届象棋赛,12月下旬,主办了全场文艺会演。年初,场工会组织全场职工掀起了学习时事政治、工会知识的热潮,并参加了管局时事政治、工会知识有奖考试,新华气象站以92分夺得第一名。
1988年,农场女工委在全场妇女中广泛开展了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以下简称“四有”)教育, 并通过广播电视把各条战线上的“四有”模范人物事迹向全场播放,使他们的事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还举办了基层女工干部培训班,会同有关部门开办系列技术培训,使2 200多名妇女掌握了1~2项实用技术。7月,农场工会在场直地区开展了“百日优质服务竞赛”,这项活动的开展扭转了服务行业长期存在的不良服务作风。
1989~1990年,农场工会先后开展了“双学双比”劳动竞赛和以“小革新、小改造、小发明、小创造、小建议”为内容的“五小”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开发职工的聪明才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990年,农场工会还围绕“两稳两兴一良化”开展了“五项达标活动”。女工委对“双学双比”女能手进行了表彰,并举办了“双学双比图片展览”和“双学双比先进人物巡回报告会”。4~5月,举办了全场工会主席、女工干部培训班。在工业单位开展了“红五月劳动竞赛”。
1993年,农场工会把履行工会的四项职能,引导全场职工走致富道路,加快奔小康步伐作为主要职责,开展了完善职工之家,推行民主管理,实施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
1994年,农场的庭院经济出现了稳步增长的势头,农场工会及时调整了工会工作的目标及方案,积极引导职工发展庭院经济,在全场开展了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五小”活动和技术协作、技术推广、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岗位大练兵活动。
1996年3月 29日,在工会五届二次全会上,邵旭琨当选为第五届工会委员会主席,杨立君为副主席。会议确立了以围绕服务于经济建设,实现四项职能为主要职责的工作思路。邵旭琨上任后,立即开展了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慰问贫困户28户,发放慰问金8 000元,对全场394户贫困户进行了救济,共发放救济金4.5万元,为贫困职工捐赠衣物1 263件。
1997年初,邵旭琨率全体工会干部分别对全场40个农牧生产队和36个工商运建服单位的贫困职工家庭进行了走访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接着把全场贫困户的贫困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又把全场处、科、队级干部逐一进行了排队,草拟了农场“一帮一”扶贫帮困文件,连同调查报告一起向党委作了实事求是的汇报。在党委的要求下,采取场领导包片、科室包队、干部包贫困户的办法,使全场358名处、科、队级干部迅速与320户贫困职工结成帮扶对子。同年9月,农场工会在基层工会中开展了 “为孩子捐图书活动”,共收集各类书籍 1 107册,价值5 098.3元。组织了送文化下乡,百部影片下基层活动。 活动的开展打破了以往工会工作沉闷的格局,使各项工作焕然一新。
1998~1999年10月,农场工会先后两次召开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了大量的劳动纠纷。从而有效地维护了下岗职工的合法权益。
1997~2000年,农场工会从紧张的经费中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挤出29.5万元,建立了“工会扶贫基金”,使22个生产队38户特困职工得到了扶持。截至2000年底,全场 878户贫困职工已有788户摆脱了贫困。
2001年,农场工会加强对新建企业建会和非职工劳动者入会工作的领导。当年在基层发展非职工劳动者入会850名,成为垦区的先进。
2002年6月10日,农场和新华分公司“五分开”后,新华分公司成立了7个管理区39个作业站,根据撤队建区方案,完成管理区、作业站的组建和整合,优化了工会资源配置。工会主席95%由党支部副书记但任。
2003年,农场工会深入开展“学、维、创”活动,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培育知识化职工队伍”活动。
2004~2005年,农场工会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突出维护,强化自身,以建家为主线,以“学、维、创”活动和“三大工程”为载体,打牢基础,创新常规,突破重点,率领广大职工群众实现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