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十节 教研

第十节 教研



                 第十节 教  研
  1984年,农场成立教研室,教育科副科长刘泽琦兼教研主任,教研员 5人。1987年,主任刘淑琴,教研员5人。1990年,主任王少波,教研员7人。1991年,主任张以建,教研员 7人。1992年,主任刘泽琦,副主任关菊芳,教研员4人。1996年5月13日,农场撤销教研室,教研工作分别由一中、场小教务处负责。
  农场教研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
  1987~1994年,贯彻“三学”、“四为主”教研思想。“三学”即: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四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提高能力为主旨。教研室年初制定详细的教研计划和月历表,各校根据本校情况和计划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包括听课、评课、课堂教学研讨、外出听课、开展学生智力竞赛、征文比赛、书法比赛、教师基本功比赛等。一中每年搞一届规模较大的教研会,以探讨“三学”、“四为主”课堂教学为内容。请教研室、本校、本场、场外教师参加听课、评课,由场教研室发给优质课证书。同时,每年征集教师论文,出一本论文集。及时总结教研教改经验。此期间教学试验项目为:中学教学自学辅导法,由盛元波、綦文杰老师讲实验课。采用北京心理研究所卢仲恒教授的教学自学辅导教材。在启、读、练、知、结五大环节上进行了探索,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收到良好的效果。在1991年省数学教学大奖赛中获优秀课一等奖。另一个实验项目为“语文作文三级训练”由张桂芝老师进行实验。在1990年语文课教学比赛中获国家级优质课奖。语文课教学还有栾英俊老师的“分步阅读”实验也收到很好的效果。小学组还搞了数学“尝试法”教学实验,由李凤梅、刘丽娟老师进行实验。另外,各年级都进行“愉快教学”实验,高年级段还进行了“语文阅读自学辅导”的实验。这些实验都贯彻了“三学”、“四为主”的教学思想,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加强训练能力得到提高。
  1995~1996年,农场突击教学质量,教研工作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工作。教研室主要抓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抓课堂教学的“精讲多练”,抓差生的补差提高。实验项目除坚持原来的“数学自学辅导法”和“数学尝试法”教学实验外。李嵩颖老师的“快速作文”实验,获场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2000年,是实施素质教育阶段,主要改革课堂教学,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发展个性特长。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两个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创造精神感。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中学搞了一些课堂教学实验。小学英语,马承教法实验获国家试验成果二等奖。体育“立定跳远足外展落地实验”假期体育作业实验被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评为二等奖和三等奖。场小被评为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优秀实验学校。此外,场小还搞了 “以读带讲、以学定教、自读自悟语文阅读教学法”、 “实验三算教学”试验、“自然课实验操作的作用”等实验。
  1996年5月 13日,农场撤销教研室后,教研工作分别由一中、场小教务处负责至今,但在1994~2001年间,突出教学工作,把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把教学成绩作为考核校长,教师的主要指标,教学成绩有较大提高。尤其是 2001届高中毕业生考入大学104人。2000~2005年,农场中学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初中毕业生达941人。
  2000~2005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从2001年起,中小学都成立了各种素质教育活动队,坚持常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国家、省、总局和分局组织的各项比赛活动中有 1 000多人获奖。小学部于2005年被总局授予“课改先进单位”称号。“十五”期间,学校充分认识教育科研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的重要性,大兴“科研兴校”之风,中小学共有12项科研课题在分局级以上立项,其中省级课题2项,总局课题7项,分局课题3项。2002年7月10日,小学“实验操作在自然教学中的作用”分局推广课题,获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5月 20日,小学语文“三模式、五环节”教学法获省农垦教育学会一等奖;2005年10月,中学的“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获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学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和世纪之星艺教展组委会授予“艺术教育特色单位”称号,小学被鹤岗市体育局列为“速滑人才培养基地”,为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