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燃料与取暖
第五节 燃料与取暖
第五节 燃料与取暖
1949~1952年,农场建点开始,野岭荒山,树木丛生,农场以树木为燃料,取暖方式为火炉、火炕与火盆。
1952年以后,因农场大面积的毁林开荒,使森林资源锐减,农场在生活燃料上,开始步入以“柴草为主,煤炭为补”时期(柴草、豆秸、洋草、灌木)。公共场所、住户取暖烧炉子用煤炭,家庭三餐烧柴草。此间,在场部地区,也出现了集中供热,主要用于公共场所。
20世纪70年代,兵团组建,场部地区的集中供热延伸到场级领导住宅。
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场出现了 “土暖气”(在火炉之上,安上水箱,再配以管道气片,即为“小锅炉”)。由于电力和电器产品的发展,人们开始以电为能源,用于取暖和生活。
20世纪90年代初,液化气开始走进职工家庭。到21世纪初,液化气在场部地区基本普及,供气站6家。<页码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