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业余生活
第六节 业余生活
第六节 业余生活
1957年以前,农场职工的业余生活十分单调。打球、下棋、玩牌的人很少。
1958年,因来了大批的转业官兵,在他们的带动下,业余活动丰富了,据老同志讲“那时这些转业官兵,把跳舞带进了农场”。
1968年前后,知青大批涌入农场,开始给农场的业余生活带来了新的生机。在连队普遍地建起了篮球场、排球场(个别单位还有足球场)、阅览室和文艺宣传队等文体活动场所及组织,在知青们的带领下,各种文体活动一时间开展得轰轰烈烈,丰富多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的思想开始解放,打麻将、跳交际舞等传统古老的活动方式又充实到了业余生活。黑白电视机开始普及,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
20世纪90年代初期,场部地区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农场工会在工人文化宫开设了一处营业性的舞厅,每晚18时~22时开业,门票 2元。随后,新华地区舞风日盛,大小舞厅很快遍及场部。在农场工会的组织下,扭起了东北大秧歌,“春节”、“正月十五”实行会演比赛。此时,新华地区还兴起了两年台球热。最火的时候,一条街上就多达几十个台案。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电视有线设施开始在农场普及,能收看几十个频道。
场部地区的业余生活已经相当丰富。除工人文化宫、文化公园、老干部门球场之外,农场有大小歌厅、舞厅、茶座、休闲屋、台球室、游戏厅、网吧、书屋、灯光球场、酒店等文体娱乐场所多达150余家,人们的业余生活,上了一个新台阶。
基层单位的业余生活主要还是“打牌”(麻将、扑克)、看电视、窜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