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自然灾害

第六节 自然灾害


我场因地处松花江畔,背靠小兴安岭,受森林、河流及地形影响,小区气候变化较大,自然灾害不断发生,旱、涝、风、雹等自然灾害对作物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一、风灾:历年大风均出现在四、五月份,风力一般为5—7级,最大达8—9级,多为西南风,在大风天气里漫天尘土飞扬、地面水份蒸发量大,对作物种子发芽;生长危害很大。1977年6月5日上午11时,骤然刮起九级大风,风速21米/秒,自西南向东北狂进,倾刻间沙土飞扬,天色昏黄,田间大豆,玉米苗被沙土埋没,受灾面积达1,260余垧。
  二、雹灾:我场地区冰雹多发生在夏初,正是农作物生长季节,危害很大。1976年6月25日大雨倾盆,冰雹盖地,(大者直径达10毫米)使一、三、七、八、九、十一连的大田作物遭到严重的袭击。八、十一连最为严重,禾苗枝叶被冰雹击打殆尽。
  1973年6月16日,滂沱大雨,间杂冰雹,二、四、五连和良种连庄稼被毁坏。
  1979年6月17日,三、六、七队各地号均遭冰雹袭击,使1000余亩的小麦颗粒未收,10,000余亩的小麦严重受害。
  三、旱灾:多年来,春季、夏季、秋季均有旱情发生,而发生在夏季者危害严重,直接影响小麦的生长、灌浆,产量下降。对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长很不利。旱情较重者有1976、1978、和1979及1980四年。
  1979年8月烈日炎炎,空气干燥混浊,大田作物急切待雨。七队八十垧大豆,三队5号地3垧多玉米苗干枯。本月降雨量只有35.3毫米,是建场以来最少的一年。
  1980年8月初至9月上旬,场区滴水未降,严重地影响了玉米、大豆的产量。
  四、涝灾:场区靠近山区、降雨量偏多,洪涝频繁,多年春播、夏管、麦收、秋收四个季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很大。春涝给春播造成困难,推迟播期;发生在麦收季节给麦收造成困难,丰产不能丰收;秋涝使大秋作物减产。春涝较重者为1973、1982及1984三年。夏涝较重者有1974、1980、1981及1983四年,象1974年6月份,降雨量达219.5毫米,是七十年代同期降雨最多的一年。良种连2—2号地水深20公分以上,全场计有五百垧小麦绝产。麦收阶段涝害严重的有1971、1974、 1981及1985四年。1981年麦收阶段由于阴雨连绵,小麦在穗上发了芽,麦收延续到十一月份才结束。1985年麦收阶段连降大雨,八月份降雨量达245.6毫米,是建厂以来没有过的。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涝灾,致使部分小麦到第二年尚未收割。秋涝较重者有1970、1972、1980三年。总之灾害年头多,风调雨顺丰产又丰收的年头少,农业生产受着自然灾害的严重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