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畜牧生产
第二节 畜牧生产
炮团全面转入生产后,在上级关于“千垧地,千头猪,万吨肥”的号召下,逐步建立和发展畜牧业。1976—1978年间是畜牧生产的高潮阶段。据1977年统计,猪的年末存栏数高达3,565头,1978年大牲畜达 470头,鹿370只,羊1,158只,家禽(公养)2,900只。 当时畜牧兽医技术力量较强,全场有畜牧专业大专毕业生6个,中专8个,各队都有足够数量的掌握一定畜牧知识的专业畜牧队伍,所以畜牧生产出现较好成果。
1977年—1978年两年完成了猪的三缘杂交体系的组织工作,全场所有后备公母猪都由良种站供应。所供应的后备公猪全是苏白,母猪有苏民、民苏和少量苏梅等二缘杂交。所以各队的仔猪都是长得快、体大的三缘杂交猪。这种猪颇受场内外养猪户的欢迎,争先购买。1976年全场上交肥猪2860头,为上交肥猪最高年份。1978年完成了牛的集中繁殖工作。黄牛集中到5队进行人工授精,用冻精配种改良黄牛。确定七队为考力代羊纯种繁育点,二队、八队为羊的改良点。鹿集中到畜牧队。这样畜牧布局和畜禽调整基本完成,为提高牲畜质量,增加产品,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为了改善畜牧饲料的结构,在1979—1981年间大抓饲料种植和青贮饲料生产。1979年在九队召开了畜牧现场会,全面推广青贮饲料。 1980年又在九队召开畜牧班养猪“单群核算办法”现场会,对全场畜牧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980年前的畜牧生产富有生气,每年冬季进行脱产技术培训一次,全场畜牧生产大检查1—2次,评比出先进单位和个人,对畜牧生产有一定的促进。 当时九队和十队就是畜牧业上的两个先进单位。
1980年以后畜牧业发展方针是:“压马、增牛、巩固猪”,但是由于种植玉米费工,销售价格低廉,各农业生产队玉米种植面积大量减少,饲料紧缺,加之粮肉比价不合理,造成养猪数量急骤下降。1980年全场生猪年末存栏数从1979年的4479头下降到1538头,下降了65.6%。1984年省为了扭转养猪下降,确保猪肉自给,先后下达几个文件,实行生猪派养政策。我场也于同年5月发出(84)9号文件,鼓励职工多养猪,多交猪。场文件规定多养一头猪多给一亩地,养母猪一头给二亩饲料地,养一头公猪给四亩饲料地,每亩少收10元占用费。场部地区饲养一头猪供应酒糟一千斤,不收运费。按合同规定数每多交一头猪奖9元。由此激发了广大职工养猪的积极性。所以有的职工主动要求由承包土地转为畜牧专业户。如十队张广才决定养10头母猪,300只鸡。仅十队就有4户,分别饲养猪、鹿、羊、鸡。类似十队情况各队都有。所以从1985年开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家庭农牧场的兴起,家庭畜禽专业户层出不穷,遍地开花,畜牧业正在由小农经济向商品化社会化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