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粮油加工

第二节 粮油加工


一、油厂:1972年接管油厂,在原机械设备基础上,改制拉力机一台,改紧杆人工操作为电动。改善了职工在高温下作业的劳动条件。 1982年为发展工、副业,对油厂技术设备进行改造,投资37万元购进国产200型榨油机一台。经试运,比原榨油机出。油率的11%高1.5—2.5%,每一作业班投料3吨油率不变。但是,当时按本场人口的需斗由量只需工作两个月即可满足,多余产品没有上调任务,也无储存设备,销售门路尚未开拓。再者,能源消耗大,成本高,每年折旧费三、四万元,如投产每年约亏损1万元,于是决定新进机械暂行封存,仍然使用原有机械。
  二、酒厂:原农场创办酿酒厂,经多年生产,积累经验,白酒生产量达50吨,最高的1970年达130吨,酒味纯正,很受当地群众欢迎。原农场搬迁后其设备技术全部带走。我场接管后,另行购置设备,1973年试产,因缺少技术人员出酒率不正常,有时滴酒不出。1974年经与17团协商调一名技术员,出酒率才恢复正常。班产白酒800余斤,年产白酒 80至100吨,最高年产是1981年达134吨。符合规定标准,香型适宜,酒味香醇,深受当地群众的高度赞赏。此酒运销带岭、通河、鹤岗等地,每年盈利2—3万元。1980年在总局评酒会上被评为第一名。
  三、食品厂:1972年接管食品厂,职工10人,制作饼干、糕点、麻花、挂面、冰棍等。手工操作,班产饼干600斤,麻花400根。由于销售困难效益不佳,不久被迫停产。
  四、面粉厂:1972年9月份接管。兵团时期归后勤管理,改为农场先后归商业科,工交科,1985年属粮油公司管理。建厂时由河北省张家口购进配套机械,设计班产量为7吨半,由于不断增添设备,所以班产能力增至10吨。
  同时对面粉机六分式平筛的腰瓦进行了大胆革新,由铜套改装成 6320轴承转动,使机械故障得以彻底消除,面粉质量较好,尤其在七十年代前期质量稳定。参加总局面粉质量评比时名列第二,与第一仅差 0.1分。1976年之后,由于机械逐年陈旧,加之种种原因,粉质不稳,时好、时次,生产和经营状况逐渐低落。
              历年主要工付业产品产量             单位: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