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三章 调整、完善、巩固、提高

第三节 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对农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使改革逐步深化,体制进一步配套,提高企业素质,增强经济效益。
  一、工业
  农场的工业原来是很薄弱的,只有粮油加工、机械修理、木材、红砖等供农场自用的加工工业,产低质次,经营亏损。长期以来也曾想摆脱落后面貌,但一直没有找到有效途径。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表明农场经济仍然要以农业为主,但在开放搞活的环境中,为了稳定健康发展,应当采取整体协调、局部倾斜的方针,而在一定时期内,倾斜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工业,以便形成龙头,带动其它。
  汤原农场发展工业有较好的有利条件,如交通方便,市场广阔,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足够的厂房、场地。但同时基础差,底子薄,技术、资金不足又是不利因素,因此只能小打小闹,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稳步前进,少投资,快见效。几年来,逐年筹集少量资金新建和改建场办工业。到1990年新建有罐头厂、麦芽厂、白灰厂、制腊厂、牙签厂、面包厂、饮料厂、电器厂、鞋厂、印刷厂、食用菌厂、报警器厂等12个场属工业企业,并对原有的面粉加工厂、砖厂、木材加工厂、基建、油厂等也进行了部分改建和扩建,从而初步形成了工业产业的基础。
  二、 庭院经济
  庭院经济是在改革开放中新兴的产业。场成立庭院经济建设办公室,设专职工作人员,进行深入指导,广泛宣传,用典型示范、全面推广的办法在全场迅速兴起高潮。到1989年底全场已有从事庭院经济户 900个,从业人员1,416人,占总人口的22.16%,共创利130万元,户均收入1,451元,出现了13个超万元户,25个超5千元户、435个超千元户。8个基层单位庭院经济户均收入超2千元,两个基层单位被管局授予庭院经济建设先进单位,两名同志被授予先进个人,农场受到上级表彰。
  三、 个体经济
  在改革中,农场的个体经济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到1989年底全场个体工商户已达129户,注册资金122.4万元,经营额达到310万元,有利地辅助了农场全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