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地形地貌、水系

第二节 地形地貌、水系



  二九一农场场区南北长、东西窄。南北最长处为43公里,东西最宽处为25公里,呈长方形状。建场前是松花江下游,安邦河入江泛滥区。自古以来,明水沼泽,杂草丛生,漫地明水,浅则十几公分,深则一米以上。农场创建以后,兴修了大量的排水工程,这片处女地才逐渐得到开发利用。
  目前,场区地势平坦,土地连片,除福山为孤丘外,其余均为平原。地势坡降平缓,微地变化复杂,水线纵横交错,沼泡星罗棋布,海拔高度在69~63米之间。以旧北大坝为中心,将场区分为南北两大地区,南部地区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坡降西部为1/1,000~l/5,000,东部为1/5,000~1/8,000,海拔高度在69~64米;北部地区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坡降为1/5,000~1/8,000,海拔高度在66~63米。
  建场初期,流经场区并造成场区内涝的主要河流水系是:东部的漂伐河;西部的福山北沟、韩英沟、安邦河、柳树河、哈达密河;南部的二道河、太平沟、偏石河;北部的松花江。
  漂伐河:位于双山、横头山附近,是东西走向、水草茂密的低洼水线,属于沼泽性无河床河流。现在是农场南部地区排水容泄区。
  福山北沟和韩英沟,是建场前两条排水渠,伪满时修建。福山北沟自秀村屯以西开始,到福山东2 公里处与韩英沟汇合处止,长约10公里,宽3~4 米,深1~1.5 米。韩英沟由集贤镇东3 公里处起到与福山北沟汇合处止,长20公里,宽3~4 米、深1 米,渠弯曲。两条渠道于福山东汇合后折向北流,通过北大坝,排入安邦河。这段渠道长6.5 公里,深仅有0.3~0.5米,两侧堤高0.5~1.0 米。两条渠道上游排水良好,入场区后,水流缓漫,杂草丛生,汛期坝北水流倒灌,渠中水位高于地面,由缺口或两侧弃土堤低处向两侧土地漫散。
  安邦河,松花江汇融泛滥区:安邦河发源于双鸭山,由南向北,因阜新城、梨树、九阳一带岗地阻隔入不了松花江,到西林子折流向东北,流径南大林子(现十一队)、桦树林(现二分场场部)、洪家店、五间房入江。安邦河发源于山地,冲刷严重。进入平原沼泽地区坡降变缓,泥沙淤积,到农场西部南大林子已无河床。汛期洪水暴涨暴落,与松花江水顶冲漫散,地表常年积水。1941年,从富锦县洪家店到集贤县升平屯,修筑一道堤防(俗称:“北大坝”),长60公里,宽4 米,高1 米左右,系用草皮伐片筑成,以防止洪水南侵。自此,大坝以北,成为安邦河,松花江泛滥区。
  东太平沟,偏石河,发源于完达山北麓,自南向北流入双山西沼泽地中,与二道河子相汇。
  1956年黑场(办)字第24号文《高石河右岸修筑排水堤与集贤群众和二九—农场土地关系问题》中云:“若五条小河同发最大洪水时,到双山前流量可达400 秒立方,对农场耕地威胁很大”。
  上述水系,农场创建后,均得以治理。目前,场区内没有天然河流通过。
  场区内地下水层厚度为20~200 米左右,水位一般低于地面2 米左右。水源:南部地区主要由降雨补给;北部地区由降雨和江水混合补给。水质良好,单井出水量可达30~200 立方米/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