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职工

第二节 职工



  一、职工队伍发展变化情况
  
  1955年农建二师六团集体转业组建二九一农场时,1,387 名官兵转为正式职工。
  当年复员回乡707 人。1955年至1957年调往全省农场、公安、林业、商业干部、战士801人。
  1958年4 月空一军转业军官84人来场。
  1959年腰屯乡并入农场;转入职工1,133 人,由罗北调入转业军官97人,接收山东移民及支边青年共540人,1980年在场499人,其中郯城支边青年134人,塔上公社149人,梁山移民41人,泉源公社移民175人。
  1962年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精减了1958年后参加工作的女职工137 人。
  1962年腰屯乡退出农场,退出职工1,400人。
  1964年调出干部104人。
  1961年至1966年新参加工作624人。
  1969年并入锦江农场职工578人。
  1970年调出一个武装连计120人,充实26团。同年旅大警备区复员战士230人来场。
  1977年桦川县东方红公社东江、东明、大队过渡,长临工334人。
  1978年集贤县永安公社东升大队过渡,长临工108人。
  1978年由红管局钢厂,磷肥厂调入职工250人。
  1967年至1977年共接收知识青年6,465 人,其中北京1,073 人,上海327 人,天津430人,杭州913 人,哈尔滨2,712 人,佳木斯77人,1985年仅剩401 人。
  1959年后职工子弟陆续成年,在农场就业,至1985年职工子弟就业共6,204 人,其中合同制工人832 人。
  此外还有部分投亲靠友零星来场就业人员。职工队伍构成情况详见表42。
  
         二九一农场职工队伍构成情况表 表42



  二、职工工种构成
  
  1985年,全场共有职工7,093 人。其中生产工人4,847 人占全场职工总数的68.3%;管理人员(含行政、政工干部、工作人员)811 人,占全场工总数的11.4%;文卫科技人员514人,占全场职工总数的7.3%;服务性人员677人,占全场职工总数的9.5%;其他人员(含长期病伤、援外、离队、外出学习)244人,占全部职工总数的3.5%。
  职工工种构成情况详见表43。
  
          二九一农场职工工种构成情况表 表43



  三、职工文化构成
  
  1985年,在职职工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1.02%,初中文化程度占52.84,高中文化程度占13%,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3.14%。详见表44。
         二九一农场职工1985年文化构成情况表 表44



  四、职工技术构成
  
  1985年,在职技术干部中,技术员占74.7%,在职工人中,4 级以上熟练工人,占全场工人总数的54.2%。详见表45。
         二九一农场职工1985年技术构成情况表 表45



  五、职工年龄构成
  
  1985年,全场中青年职工占59.7%。详见表46。
  
         二九一农场职工1985年年龄构成情况表 表46



  1985年,在职职工中,工龄10年以下的占46%,11~20年工龄的职工工占34%,21~30年工龄的职工占16%,30年以上工龄职工占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