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农业资源

第三节 农业资源



  一、土壤
  
  1.土壤类型
  农场南部地区黑土层厚达80厘米,北部地区黑土层达40~50厘米,主要有以下几类:黑土类:包括黑土和草甸黑土,零星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岗包地,面积为10.78万亩,占总面积的12.2%。
  草甸土类:场区内主要是盐化草甸土和盐化潜育草甸土,面积达57.6万亩,占总面的65.4%。
  沼泽土类:场区内主要是盐化潜育沼泽土,分布在水线,水泡等低洼地中,面积为13.37万亩,占总面积的15.2%。
  泛滥土类:主要分布在松花江防洪堤外,属泛滥性低洼江滩地,面积为6.3 万亩,占总面积的7.1%,不宜开垦。
  苏打草甸土类:零星分布在二十四队以南的洼中高地势上,占总面积的0.1 %。
  各类土壤垦殖情况见表52。
  
               二九一农场各类土壤垦殖情况表 表52                                 单位:亩



   2、土壤理化性质
  (1)土壤容重和孔隙:新垦土地土壤容重为0.875 克/立方米。大部分耕地由于连年耕种不合理,结构破坏,耕层板结,容重增加到1.3 克/立方米。孔隙减少,土壤通气不良,地温低,有机质矿化慢,肥力不易发挥。
  (2)透水性:沿江的部分地块潜育草甸土,透水性较强,抗旱性较差,一般年份有明显卡脖旱,对小麦生长影响很大。绝大部分地区为盐化草甸土和盐化潜育草甸土,透水性很差,保水性较强,由于耕作不良形成犁底层,透水性更差,地表易滞水,造成涝灾;又由于地表水很快蒸发,形成干旱。这类土地虽多属洼地,但并不抗旱,旱灾程度反比高岗地严重。
  (3)营养元素:场区土壤养分状况,有机质6.29%、含氮0.029 %、含磷0.12%、速氮5.86毫克/100克±)、速磷677克/100克(±)。
  (4)土壤肥力:场区土壤潜在肥力很高,速效养分低。沿江地区为壤质土壤,表现作物生育期供肥能力较强;大部分土壤为冷浆土壤,由于春季低温,微生物活动弱,植物生育前期土壤供肥力低,速效磷更低。
  荒地开垦前,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处于积累过程。开垦后,大面积耕地土壤肥力趋于下降。1956~1975年土壤肥力资料表明;有机质含量每年下降0.016%。1974年和1980年土壤普查测定结果表明,在8 年中土壤有机质下降幅度在0.01%至0.26%,平均每年下降0.1%。
  现已明显的看出土地越种越板,土壤容重越来越大,磷肥固定,土质钙化,结构变坏,颗粒变小,耕性不良,抗旱抗涝能力减弱。
  3、土地资源的利用
  农场土壤经过开发,改造,基本适于种植小麦、大豆、玉米蔬菜等北方抗涝性农作物。到1985年底,场区总面积为89.5万亩,土地利用率达74.1%。详见表53。
           二九一农场土地利用程度表 表53



  二、气象
  
  场区地处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气候特点是:春雨少,多风旱;夏高温,多降雨;秋早霜,温差大;冬长寒,多积雪,属东北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黑龙江省第二气温带。
  1 、气温:农场冬季时间漫长,全年有5 个月的时间平均气温在0℃以下。1 月平均气温为-17℃~-24℃;夏季气温较高,7 月平均气温为20℃~24℃。年平均气温为2.5℃。
  植物生长季节≥1O℃的积温为2,300℃~2700℃,一般在4 月5 日至10月27日期间内平均气温高于0℃。
  秋季霜来的较早。1961年至1983年的23年中,10月1 日前来霜就有19年。最早降霜日为9月10日,终霜较晚,多在5 月上旬,最晚为6 月5 日。无霜期一般在117天至 156天,平均为136 天。历年气温变化情况详见表54. 2 、降水:冬春雨季水少,夏季雨水丰沛,降水多集中于6 、7 、8 、三个月,特别是 7、8 两个月,降水量为221 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7%。年平均降水量为469.9 毫米。历年降水量情况详见表55. 3,日照与蒸发量:全年日照为2,400~2,700 小时,生长季(5~9月)为1,200 小时左右。
  蒸发量最大月份约在5 、6 月份。历年日照与蒸发量情况详见表56. 4 、风:农场地势平坦,树木少,大风多,年平均风速在4.5 米/秒。春季最大,4 月平均风速在5~6 米/秒,极大风速可达24米/秒,常造成风灾。夏季风较小,平均风速3 米/秒左右。风向以偏西风为主,只有七月多偏东风。历年风速风向情况详见表57. 建场以来,全场广大职工干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逐步摸索到一些农业气象的规律,长期以来口头流传。主要有:
  (1)、雪后三天风。
  (2)、不怕初一下,就怕初二阴,不怕十五下,就怕十六阴。
  (3)、东山戴帽,大雨来到。
  (4)、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东风不晴天。
  (5)、关门雨,下一宿。
  
             历年气温变化情况表 表54



             历年降水量情况表 表55



             历年日照与蒸发量情况表 表56



             历年风向风速情况表 表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