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农机管理及运用

第二节 农机管理及运用



  一、概况
  
  农机管理是农场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建场以来,一直有专门分管机务工作的场领导,1969年以前为机务副场长,1969年~1976年为机务副团长,1977年~1982年为机务副场长,1983年以后为农机总工程师。
  1955年,总场成立机耕队,1956年总场机耕队撤销,三个分场成立机耕队。1958年初,分场机耕队撤销,机车、农具分配到生产队,设机务副队长。1969年~1976年农场实行军事编制,编机务排,设机务排长,1977年农场建制恢复后,生产队设机务副队长。1980年以后为加强机务管理,多数生产队专设机务统计1 人(不列干部编制)。
  1979年,分场设机务办,设机务副场长及机务技术员。1984年,二、三分场撤销,原二、三分场所属各单位由场农机科实施业务领导。
  二、装备
  建场初期:主要农机均是外国机械。拖拉机的主要型号是:C~100 、C~80、DT~54、KS~07、热特~25、DT~20、伏格森~35、别洛露西~45等、收获机的主要机型是:CK~3(自走)、ACD~400 (自走)、C~6 (牵引)、KT~3.0 (牵引)。人员配备:大型履带式拖拉机每台6 人,中型履带式拖拉机每台4 人,胶轮拖拉机每台2~3 人,收获机每台2~3 人。
  1960年购进国产东方红~54拖拉机,1965年进国产东方红~75拖拉机,1966年进国产东方红~28胶轮拖拉机,1965年进铁牛~55胶轮拖拉机,1964年购进GT~49牵引收获机,1971年购进东风~5 自走式收获机,开始以国产农业机械装备农场。
  1969年以后,农场大面积开荒,耕地面积迅速扩大,农场大批购进国产农机具。1970年~1972年,共购进各式拖拉机63台,各式收获机22台。到1978年,农场有各式拖拉机336 台,额定马力15,484 个,各式收获机137 台,额定马力8,085 个。农业生产队主要配备东方红~75履带拖拉机,铁牛~55、东方红~28等胶轮拖拉机、GT~49、东风~5 型收获机。人员配备:履带式拖拉机每台配4 人,胶轮拖拉机每台配2 人,各式收获机械每台配2 人。
  1975年开始引进西德~512 式收获机,1978年引进苏联GK~5 式收获机,1982年引进罗马C~12M 式收获机,1984年又引进美国成套JD~4450拖拉机及JD~1075康拜因,开始了以中国农业机械为主,吸收外国先进机械的农场机械装备的新局面。1985年底,农场内外国先进机械所占的比重详见表73。
             二九一农场国内外机械比重表 表73



  1978年~1984年的人员配备,履带式拖拉机每台配2~4 人,胶轮拖拉机每台配1~ 2人,各式收获机配1~2 人。
  农场农业机械装备情况详见表74、75、76、77。
  
            二九一农场万亩耕地装备农业机械情况表 表74



  三、技术管理
  建场初期,农场制定实施农业机械的保养、使用、修理等一整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了单车档案,机务工人选配时,条件也比较高。1955年建场时,很多班排长到机务队当学员。
  1966年以后,各项机务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逐渐被打乱,机车档案也不健全,造成机务管理上的混乱,发生了一些重大机务事故。
  1978年以后,农场贯彻总局在双鸭山农场召开的“机务管理定标会”的精神,开展了机务管理标准化运动,恢复和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恢复和健全了机车档案;分期培训了机务人员,进行了队级零件库、油料库、保养库、农具场(简称“三库一场”)的建设,使机务管理的水平得到提高。1980年有3 个生产队,55个车组,2 个零件库,3 个油料库达到了总局规定的机务管理标准化的要求。
  1981年麦收时期多雨,田间积水,机械不能作业。麦收工作被迫推迟到封冻进行,因烤车不注意烤坏康拜因8台,报废2台。
  1982年在全场范围内开展“机务管理十项标准化运动”,年底有31个生产连队,300 个机车组达到“标准化”,实现全场农机管理“标准化”。农场总局奖给奖金18,000 元,用以购置农机巡回检查车一台。
  1984年在机务队伍整顿提高的基础上,全面推行田间作业标准化。
  在农具维修方面,重点修复了74台五铧犁,改变了垦区多年来不重视五铧犁修复工作的状况,受到红兴隆农场管理局领导的重视和表扬。同时对喷药机械进行了更新改造,更新药箱,喷雾器各15台,提高了灭草效果。
  1985年农场体制改革,兴办家庭农场,机车全部转让给个人。
  
            二九一农场拖拉机逐年变化情况表 表75



            二九一农场收获机械逐年变化情况表 表76



           二九一农场主要农机具逐年变化情况表 表77



  四、重大机械事故
  
  1970年8 月1 日,九连王日理驾驶东方红牵引康拜因通过草堆,将躺在麦秸堆里睡觉的知识青年于俊先压死。王被判刑两年。
  1975年3 月13日,12连东方红—75—73号机车驾驶员李训武因违犯操作规程行车,在排除故障时,不慎被传送带绞住衣服,后头部被打坏,当场死亡。
  1975年6 月10日,一分场十八连,东方红—75—35号机车,在三十六连支援开荒时,由于本车车长吕城违犯机务规章,私自在地里睡觉,被本车驾驶员压死。
  1975年十三连铁牛—55—6 号机车驾驶员胡孝忠用火烤车,将塑料油管烤断,造成失火,将机车和保养间烧毁,损失价值达30,000 余元。
  五、农机运用及作业成本
  
  1、机械化程度
  建场初期,农业机械主要承担耕翻整地、播种、镇压、中耕小麦收获,大豆脱谷等田间作业,田间机械化程度达30~70%。
  1965年以后,小麦用机械喷药灭草,小麦分段收割,使机械化程度提高到40~70%。
  1971年以后,农场研制了大豆低茬收割装置,对部分大豆直接收割,部分大豆拾禾脱谷。
  1975年以后,农场陆续推广了大豆机械喷药灭草,使田间机械化程度提高50~80%。1983年,农场建成农用飞机场,开始使用飞机喷药、喷肥、灭虫、灭草,又购进大批先进机械,使农场田间机械化程度达70~90%。农业田间机械化程度发展情况详见表78.
           二九一农场主要农机具逐年变化情况表 表78                                单位:%



  2、综合利用率
  综合利用率是拖拉机完好率、出勤率、时间利用率的综合指标。1978年~1984年拖拉机综合利用率情况详见表79。
            二九一农场主要农机具逐年变化情况表 表79



   (注:1985年农机具转让给个体户无资料)
  
  3、作业成本及主燃油消耗情况,
  农机田间作业成本:拖拉机主要考核标准亩成本和标准亩主燃油消耗量,收获机主要考核作业亩成本及作业亩主燃油消耗量。历年机械作业成本及耗油量情况详见表80。
           二九一农场农业机械作业成本及主燃油消耗表 表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