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勘测

第三节 勘测



  1955年7 月10日,农建二师六团司令部下发《农建二师六团国营机械农场土地规划任务书》由黑龙江省勘测设计院沙工程师,集贤县及农场有关人员,组成“农建二师六团土地规划委员会”。“规划委员会”按着《土地规划任务书》的要求,对场区进行了实地勘测,拟定了场界范围。并对农场土地的开发利用,营区建设的位置,水利工程设计,以及林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在水利工程上,沙工程师提出:在这片沼泡环绕微地复杂的沼泽地上开垦荒地,修建浅而宽的沟渠排水为宜。这次土地规划任务的完成,为农场的开发和建设,打下了基础。
  1957年,农场第一次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时,黑龙江省土地管理局的王工程师带领一个30余人组成的工作组,对农场进行农田水利勘测。勘测后王工程师设计了一种试验沟(上口宽4~6 米,深1~1.5 米的深沟),经过在三队以西部分地块施工以后,收到效益。
  1961年10月至1962年4 月,农垦部水利工程局,合江农垦局规划室,和农场领导及有关人员组成了“二九一规划委员会和规划办公室”。通过勘测,全面分析了当时场区的自然地形特点,水文地质、河流沟渠的情况以及农场的经济、灾害情况。分析了造成农场内涝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农场内涝的方针、原则,并进行了具体的设计规划任务。
  《规划说明书》指出:造成农场内涝的主要原因是:(1)、外来洪水漫溢,高水至洼加深内涝;(2)、地形变化复杂,粘土层厚,植被密集,故地表经流慢,渗透、蒸发甚微;(3)、下游排水出口窄狭,容泄区不良;(4)、年内雨量集中,冰冻期长,畅流期短,冻土层厚,严重影响迳流蒸发和渗透。根据以上情况,“规划委员会”提出:采取“分、防、疏、排”的治理措施,(分是分散水势,多设排水出路;防是杜绝外水入侵河水漫溢;疏是对断面过水能力不够的渠道,进行必要的疏通;排是建立完整的排水渠网)并提出了南部排水的溶泄区是漂垡河,最后引入七星河;西部排水的溶泄区是北大坝以北,最后引入松花江。除此之外,《规划说明书》还对农场的灌溉、航运、水产、林业发展提出了初步设想。
  继这次勘测之后,1962年3 月~12月,农垦部水利工程局、合江农垦局、二九一农场基建科组成工作组,勘测设计了幸福渠的水利工程。1965年,东北农垦总局勘测设计院和农场有关人员组成了“二九一农场综合工作组”,进一步勘测、规划、设计了南部抽水站以及南部排水的大量工程。1964年,幸福干渠竣工,1967年南部抽水站建成。这些工程,对农场南部地区的内涝治理,取得了新的突破,从而成为农场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安邦河防洪堤、松花江防洪堤、安邦河总排干、转心湖抽水站等一系列排水阻水的骨干工程,是七十年代,农场为实现南北连片,开发中北部地区大面积荒原,治理北大坝以北的松花江,安邦河泛滥区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这些工程除抽水站外,都是二十八团党委组织计划建设股的水利技术员,自行勘测设计的。省测绘局1975年完成的安邦河地区航测,对根治农场北部涝区的设计工作提供了详实的资料。这些工程的逐年竣工,才使农场的大片荒原显露生机,从而使耕地面积由1968年的15万亩迅速增加到1985年的62万亩,为建设大型国营农场打下了基础。
  二九一农场较大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情况见表84。
        二九一农场较大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组织情况表 表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