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1955年创建农场时,随部队转业带来150 头马、骡。
  1956年开始发展养牛和养猪。1958年~1962年间公养奶牛、羊、家禽等发展起来,同时动员家属户户养猪、养家禽,出现了农场畜牧生产的第一个高峰。1962年腰屯乡退出农场后,农场畜牧生产仍保持一定的规模。
  六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农运汽车和胶轮拖拉机的增加,机械运输逐渐取代了牛、马运输,役马役牛的饲养量趋于下降。七十年代,贯彻毛泽东《关于养猪事业一封信>>的指示以及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养猪事业得到了发展,1978年达到8,771 头,基本上实现了“每个职工一头猪”。1968年以后,由于限制家庭饲养,又收回了职工园田地,职工家庭养猪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挫伤。1969年户,养生猪仅83头,比1968年减少了892 头, 1975 年又因“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割资本主义尾巴”,限制职工家庭饲养家禽的数额,使职工家庭饲养的家禽由1975年的12,750 只下降到1977年的6,790 只。1978年以后家庭畜牧饲养才得到恢复。
  1979年农场根据机械运输基本取代牛、马运输和肉牛出口的情况,作出了压马增牛的决定。由于多种措施不建全。到1982年,马由1978年的572 匹减少到192 匹,牛也从1978年的678 头减少到276 头。
  1982年~1984年农场对畜牧生产实行专业承包,采取浮动工资,亏损包干,减亏有奖,见利分成的办法。1985年开始兴办职工家庭畜牧场,调动了职工生产的积极性,同时贯彻党的“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鼓动职工发展家庭畜牧业。职工家庭饲养的种类有:猪、鸡、鸭、鹅、鸽、狗、奶牛、黄牛、貂等十几种。
  建场以来畜牧生产发展情况详见表92、93、94。
  
             二九一农场大牲畜发展情况表 表92



         二九一农场1956—1980年生猪、禽、羊、蜂发展情况表 表93



           二九一农场1981年—1985年畜牧生产情况表 表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