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建场时,场区属无人开发地区,一片草原沼泽,并无道路。转业时运输连,仅有汽车5 台,马车30台。只能在集贤至富锦的公路上行驶。场区工地所需建筑、生产、生活物资、主要依靠拖拉机拉爬犁和人工搬运。1956年修建了一条由集富公路至福山的土路,夏季遇雨,水淹泥陷,只有冬季勉强通车。这年冬季办汽车驾驶员学习班一期。
1957年把马车分到各分场,载重汽车增至12台,由运输队统一管理。
1959年汽车增加到13台,修筑了场部至生产队的土路,以及部分生产队的田间道路,运输条件得到改善。但由于人手不够,曾一度出现助手开车现象,造成人身事故3 起。
1964年运输队汽车15台。
1966年至1977年生产连队都有了自己的小型运输车、马车,汽车只负担全场大宗物资的运输,此间共修建了100 多公里土公路,场部到连队基本上做到了畅通无阻。1977年汽车增至58台,(含油灌车4 台,救护车1 台,消防车2 台,客车6 台)。
1978后至1982年,汽车发展到117 台,小型车122 台,驳船4 支,马车144 台。场直车队除留55台外,其他均分布在4 个分场及直属单位。机械运输基本上取代了畜力运输,形成了汽车运输为主,小型车运输为辅,水陆运输兼进的局面。运输机械发展情况详见表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