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公路运输 一、货运
1 、农场货运组织。1955年,1969年,农场货运单位只有场直汽车队,1984年更名为汽车一队。
1969年,一分场成立后,配备2~3台货运汽车。
1978年~1979年,二、三、四分场相继成立,每分场配2~3 台货运汽车,1984年二、三分场撤销,原二、三分场汽车合编为汽车二队。
1981年养路队成立后,配道路养护用汽车7 台。
1971年,煤油站成立,配油料运输车。1983年物资公司组建后,加配专业运输车。
1985年农场货运组织情况详见表121。
二九一农场1985年货运组织情况表 表121
除运货单位外,1980年以后,根据生产需要,部分场直单位也配备了汽车,1985年配备汽车的单位见表122。
1985年场直单位配备汽车情况表 表122
2、生产队车辆装备
生产队从事生产运输,主要配备胶轮拖拉机。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生产队自运能力不断提高,尤其是1980年以后,提高速度更快。请见表123。
二九一农场生产队货运能力发展情况表 表123
1980年以后,不仅胶轮拖拉机的配备数量逐年增加,而且还出现了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马力加大,1975年的51台胶轮拖拉机中,50马力以上的车型仅有14台,占总台数的29.5%,1985年50马力以上机型达109 台,占总台数的60%;第二、农用拖车载重吨位加大,1978年生产队没有7 吨以上拖车,1985年7 吨以上拖车达69台(详见表 124);第三、1972年以后,农业生产队手扶拖拉机迅速增多,到1985年已达23台,机械运输基本取代了畜力运输,各队的牛、马车一般都为菜园服务。1985年生产队运输设备情况详见表125。
二九一农场农用拖车发展变化表 表124 单位:台
二九一农场1985年农业生产队运输设备一览表 表125 单位:台
3、工作量及成本
(1)载重汽车
农场对载重汽车的工作量,主要考核行驶公里和吨公里,成本主要考核吨公里成本和吨公里主燃油消耗量。1956年~1985年载重汽车工作量、成本情况详见表126。
二九一农场载重汽车工作量、成本情况表 表126
(2)胶轮拖拉机
农场主要考核履带拖拉机的工作量及成本。对胶轮拖拉机,有的单位考核标准亩及标准亩成本,有的单位实行盈亏包干指标管理,全场不统一,日常运输为单位生产服务,费用打人当年成本。
二、客运
1、概况
1957年,农场只有一台日产同合牌代客车,往返于福利屯和农场之间。当时客流量很小,每天收入在100 元左右,司机、助手兼售票收款。1964年,与东北农垦总局用解放货车对换了一台和平牌客车,客流量有所增加,每天收入达150 元左右。
1965年7 月正式组建客运站。1973年冬季客车增加到2 台,除农场至福利屯外,又增设总场至一分场线路,全长57公里。1965年至1973年每台车年收入平均在30,000 元左右,年客流量平均在50,000 人次左右。
1974年以后,为了解决总场至四分场的客运矛盾,设一条新线。总场至四分场全长 37 公里,解决了6 个生产队和附近农村社队的客运需要。增加2 台龙江牌客车。
1980年,新建旅客候车室及客运站房屋设施500 平方米,并增设了定点和流动售票,行包托运和小件寄存等服务项目,基本满足了旅客候车转乘的需要。1980年至1985年,客车由原来4 台增加至7 台,客运工作人员由14人增加到28人。1980年~1985年客运平均收入每年达16万多元,年平均旅客流量达18万多人次。
农场客运一直隶属汽车一队领导,由汽车一队统一核算。
2、1985年客运线路
二九一农场客运线路表 表127
3、经营情况
1981年~1985年客运站经营情况见表128。
二九一农场客运站1981年~1985年经营情况表 表128
自1980年以来开展的文明建设中,客运站开展了优质服务活动,整顿了客运秩序,美化了工作环境,赢得了旅客的好评,1985年荣获“省交通战线文明客运站”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