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电 一、自行发电
1956年有1 台从部队转业时带来的型号为6S~160~84KW的发电机组。安装在一间330 平方米的草房里开始自行发电,11月搬至修理厂新厂房的门斗里。当时仅能维持场部地区用电。
1963年从罗北分局水泥厂,借来一台220 马力,型号为4270~135KW 的报废机组。经过检修1964年正式发电。
1965年两机组被东北农垦总局誉为红旗机组。
1956年至1969年农场场部地区柴油发电机供电情况详见表130。
二九一农场场部地区柴油发电机组1956年~1970年供电情况表 表130
1969年2 月,总场部地区使用上国网电。
七十年代以后,农场各生产队用电发展迅速,未架国网电之前,多数单位购置了柴油发电机,自行发电,主要用于晒场作业,农机维修和职工生活。1971年~1980年农场柴油发电机组发展情况见表131。
二九一农场1971年~1980年柴油发电机组供电情况表 表131
全场使用国网电以后,这些设备大部分弃置。
二、国网电建设
1967年农场成立架电办公室,组建架线排。1968年1 月9 日正式开始架线。1969年 2月架通场部至集贤煤矿20公里的输电线路,农场用上了国网电。变压器总容量为 750KVA,电压等级6 —10KV线路。
1970年盖150 平方米的两层小楼一座,同年办电动机维修班一期,有学员数十人。翟德基等人组成的技术革新小组,自制土冲床一台。
1970年购进各种型号的电动机100 多台,三相变压器30多台,电焊机10多台,解决了农场的急需,架线排被评为兵团三师先进集体,出席了三师的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972年增加了电气设备维修业务。
1974年4 月,成立电业所。有职工68人,同年建250 平方米的变电所,完成场部至新区60KV的线路的架设,使农场国网电的使用程度得到提高。1980年电业所共架线 162公里,全场大部分生产队用上了国网电。电业所占地面积20,000 平方米,厂房总面积600 平方米。
1981年8 月4 日沿江变电所投入运行。
1982年完成北部生产队一分场抽水站,九个单位的配电线路,架设线26公里。使北部生产队用上了国网电。1983年又架设了二分场及对外转供17个单位的架线工程,完成高压配电线路55公里。到1985年全场用上了国网电。
1984年农场大规模的电力线路工程基本结束,主要任务转入农电管理,在1984年的文明建设中被评为省“红旗变电所”。
1968—1985年国网电输电工程进展情况详见表132。
三、农电利用情况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农电广泛地利用在各种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的生活。到1985年,农场变压器已达95台,11,010 千伏安,各式电动机已达1,844 台,共 11,380.41千瓦。1971年~1985年农电利用情况详见表133 、134。
二九一农场架设输电线路情况表 表132
二九一农场1971年~1985年变压器、电动机发展情况表 表133
二九一农场1969年—1985年农电利用情况表 表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