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通讯

第三节 通讯



  1955年建场时,设电话班。所有通讯设备、器材,都是从部队带来的。共有电话交换机2台。其中:一台20门的,安装在集贤镇面粉厂对门路南的一家民房里,用以联接场直机关各部门;一台15门的,安装在火烧屯一老乡家里,用以联接场部工地、民胜屯、韩英屯、智勇屯等各分场部及各队。共有电话单机三十多台,多数是战利品,品种不一,产地不一。有美国的、日本的、东德的、西德的等。
  建场初期,电话班共有工作人员9 人,负责全场通讯业务的内外勤全部工作,当时的电话线路,全部使用军用背负线,只能做临时性的通讯工作。1956年架成由集贤通往场区工地电话线路,计17公里。
  1956年至1958年,电话班人员相继调出,只剩下张连瑞、陈商业两人接替了全部通讯工作。
  1957年,总场机关从集贤镇迁来场部,集贤镇到场区工地的线路撤销,除与福利屯转运站的联系,依靠无线电报话机每日定时通话外,和外地的联系,只依靠信件沟通。
  1959年,农场与腰屯乡合并,转入1 台交换机,设在三分场,新购1 台交换机,设在四分场。
  1962年,腰屯乡退出农场。通讯、电影、广播组成三合一的小单位。外线减至1 人,白天架线、检修,晚上放电影。话务员、广播员共设两人,分昼夜值班,兼话务员,广播员两项工作。
  1969年,组建兵团后,在一营增设了分机。
  1970年与三师架通了电话线路。
  1975年与省农场总局(佳木斯市)架通了电话线路。
  1978年组建二分场,1979年组建三、四分场,都相继增设了分机。
  1979年以后,除合理调整电话线路外,还把三分场(福山)以北的电话线路全部更换为水泥杆,三分场以南的电话线路全部更换为油榨杆。
  1981年红兴隆农场管理局对农场开通了传真电报。
  1984年后,无架线任务,主要工作是维护线路。
  1985年全场有供电总机3 台(总机150 门、医院50门、三分场50门),磁电总机3 台(一分场50门、二分场50门、四分场30门)。共有电话单机243 个,电话会议机1 台,传真机1 台,终端机5 台,分装在总场机关及4 个分场部,电讯职工共45人。
  现在全场通讯线路为195 杆公里,570 对公里,做到队队有电话,畅通无阻。
  1984年电话班与电业所合并为电讯站,并实行费用包干,1985年包干费用9.9 万元,略有节余。
             二九一农场通讯线路架设及更新年序表 表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