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外贸 一、出口产品
农场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有:大豆、蜂蜜、肉片、白瓜籽等。出口数量详见表147、148。
二九一农场1970年—1985年大豆出口数量表 表147
二九一农场年蜂蜜、肉牛、白瓜籽出口数量表 表148 1978年~1980年
注:1981上以后,上述产品上交红兴隆农场管理局,统一安排出口
1978年~1985年,共计出口大豆35,492吨,销售额27,435,316元,为场纯盈利709,840 元。
出口黄牛200 头,销售额122,671 元,为农场盈利60,000 元。外贸销售总额计27,557,987元,盈利总额769,840元。
1979年农场从外地引进种兔、木耳菌,1982年从853 农场引进种貂24组,为产品出口增加了新的项目。
二、大豆出口记略
1959年农场开始出口大豆,由合江农垦局福利屯出口办事处统一办理出口业务, 1963 年后由农场自己办理出口业务。
六十年代初期,为了保证大豆出口质量,发动广大职工,家属风选,晾晒,有时甚至发动各家各户炕干,然后用粒选机粒选,用板滚。
1962年以后,为了保持大豆豆粒的整齐一致,采用人工粒选和手工筛选,使出口大豆一直保持着质量信得过的好名誉。
1970年~1978年,出口工作由商业科管理,由于产品质量比较好。农场一直保持着出口大豆场的资格。
1979年,为增加收入,将破半掺入,使产品质量下降。
1980年上级提出“恢复东北大豆名誉”的口号,农场严把出口大豆质量关,组织全场职工家属,采取粒选、电筛、复选等措施,提高了质量。全场有10个单位人工手选大豆共500吨,日进度100~150吨。
大豆出口的管理工作一般是:每年大豆收获后便开始组织安排,一部分人驻出口地点福利屯,负责收货、装车、发运各项费用的管理和记账工作;另一部分人在场内负责出口大豆的晒场管理、质量管理。1980年以来,大豆出口吨费用不断下降,由原来的10元降到5 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