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商店 一、沿革
1955年建场时,在智勇屯设一综合性商店。职工2人。
1957年在总场部建二九一商店,隶属县百货公司,职工3人。
1959年改属二九一农场供销科,人员未变。
1960年二九一农场商店改属集贤县供销社。
1962年二九一商店的行政领导隶属农场,业务由县供销社领导。
1969年二九一商店改制为二十八团服务连职工24人。
1972年改为二十八团商店。1977年改名为宏图农场商店,归场商业科领导,职工68人。
1978年复名二九一农场商店,同时增建副食品商店,职工62人。
1981年职工113 人,1982年农场商业科与二九一商店合并,实行科店合一,职工115 人。
1983年商店与商业科脱钩,1984年农场对商店实行放开经营,职工90人。1985年职工100人。
二、发展情况
前期农场规模小、人口少、商业经营成果不大。1963年商品销售额只有287,000 元,纯利润只有4,000 元。经营品种1,500 个,商品的主要来源是县商业部门。
1969年后,农场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土地面积猛增,新建生产队增多,大批知识青年来场,农场人口骤增,使商店经营规模迅速扩大。1972年兴建新商店600 平方米。扩大了门面,商业销售额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纯盈利达到了77,000 元,经营品种2,500 个左右。1978年以后,商业市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分配商品多,转变为分配商品少,直至消灭了分配商品;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消费品的销售量猛增,一些高档商品如: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电风扇等成为人们争购的热门货。1978年新建副食品商店400 平方米,新辟家用电器部,1980年突破200 万元大关,纯利润达90,000 元。同时健全了分场,生产队的商业网点,基本上达到了职工生活需要不出场外购的状况。
1982年农场对商店实行包干,超包干部分“四、二、四”分成,即上交40%,商店留成20%,40%作为奖金分给职工。1984年农场对商店实行放开经营,规定年交利润8万元。商店对内部实行班组核算,承包销售额,实行超销售奖金。1985年商店内承包方式改为班组承包利润,超利润部分实行“五、五”分成,即店留50%用于扩大经营,职工集体福利事业费用,职工奖金50%。这一办法的实施,进一步调动了商店职工的积极性,商品销售额突破了300 万元。
1985年9 月开设了第二百货商店营业面积180 平方米。在搞好门市部营业的同时,从1963年起就开始了下队送货活动,配备了专职送货员,每日早起晚归,行程四、五十里,把各种应时应季商品,送到生产队,与消费者直接见面,受到广大职工的欢迎。年送货额上万元。全场商业网点基本建成后,总场商店及一分场商店仍坚持向生产队送货,既方便了职工生活,又增长了商品销售额。到1985年底,二九一商店已有固定资金39万元(其中:营业室1,261平方米、办公室270平方米、仓库500平方米、家属宿舍800平方米、汽车2台),流动资金20万元,年创利润117,000元。
三、商品进货渠道
二九一商店的进货渠道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1968年以前,由集贤县商业部门进货,距离35公里,运距较短,每市斤商品加运费不足0.02元,商品损失率低,又是上行线运输,从经营管理上及经济区划上都是适当的。
第二阶段:1969年兵团三师成立物资供应站,统管各团的商品供应。本场物资供应站由沙岗迁至兴隆镇(友谊农场一分场)后,运货路线改为下行50公里,采购人员往返需换车4 次,历时2 天,商品运费增加到1 %,商品损失加重。
第三阶段:1984年后进货渠道由三级站改为二级站,主渠道由红兴隆改为佳木斯,同时派人赴山东、江苏、河北、大连、沈阳、哈尔滨各厂家直接进货,实行了多渠道少环节进货方针,扩大了货源,降低了费用、减少了中转、降低了零售价、增加了利润。
四、商品供应情况
1966年前,在全国市场繁荣形势下,二九一商店商品充足,物价稳定,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1966年以后,物资奇缺,大部分商品断档。二九一商店经营品种不足 2,000 种。很多日用商品如胶鞋、肥皂、食糖、火柴等被迫按人口分配,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71年底才有好转。
1978年以后,商品供应状况有了很大改善。现在已出现了货源充足、商品齐全、满足了人民生活需要的大好局面。
五、农副产品的收购
1972年二九一商店开始农副产品收购工作,配备专职收购员1 名。1985年收购人员发展到7 人,收购品种达60余个,年收购额已达10万余元。
1、二九一商店经营情况详见表153。
2、二九一商店商品销售情况详见表154。
3、二九一商店农付产品及废品收购情况详见155。
二九一农场商业经营情况表(1957年—1985年) 表153
二九一农场商店主要商品销售统计表 表154 (1977年~1985年)
二九一农场收购站农副产品及废品收购情况统计表 表155 1981年~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