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小学教育 农场的普通教育事业,是从1956年开始的。随着农场的发展壮大,逐渐发展起来的。1956年8 月,总场部建立第一所初级小学,招收农场职工的子弟入学。校址在现今招待所食堂后面,是新建的一排拉合辫草房。学校开设1 至4 年级的课程,组成2 个复式教学班。共2 名教师,名叫刘光宗、赵秀花。
1958年,学校发展成6 年级全日制小学,组成4 个复式教学班,教师增至4 名。
1959年3 月,总场小学与原腰屯乡中心校合并,建立“二九一农场中心校”,开设小学和初中的全部课程。校址设在原腰屯乡的民胜屯。1960年迁到场部,校址在现今场直小学处。
为方便广大职工的子弟就近入学,1959年后,各生产队都陆续建立起小学。当时校舍简陋,多是复式班,教学业务由中心校统一领导。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师生都卷入运动,文化课时上时停,教育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968年开始,农场“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代表进驻各生产队学校。同时,挑选了一批来场的知识青年进校任教。更替了一些老教师,充实并扩大了教师队伍。
1970年后,由于生产连队的增加,小学也随之发展。这时,全场的教育工作归团政治处领导,连队学校,由连队党支部直接领导。
1972 年,团政治处内成立文教办,开始对全场各校实施领导。
1973年,除团部中心校外,有13所小学附设了初中班。
1975年,全场学校发展到37所,有29所小学附设了初中班,教师发展到203 人,其中党员32人,团员115 人,工人宣传队、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代表36人,中小学共有 143个班级。
1978年,工人宣传队,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代表撤离学校,教育工作从此逐渐步入正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场教育战线进行了认真的调整。首先,撤掉生产队小学附设的高中班,由总场中心校集中办高中。接着,把29个生产队小学附设的初中班并为 6个初中点,即一分场、福山、3 队、23队、4 队、场直中心校。同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整顿了教师队伍。1979年8 月,一、二、三、分场和三连地区都建立了中心校。 1980 年,四分场也建立了中心校。中心校的建立,加强了对本片下伸点的业务领导。这样,在大批知识青年返城的情况下,维持了农场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
1981年,场直中心校一分为二:二九一农场中学;二九一农场场直小学、中学搬入新校舍,小学不动。同时新组建的二九一农场职业中学和技工校(两校合一),搬入原中学校舍。此后,23队、4 队、3 队、四分场中心校附设的初中班和福山中心校的初中毕业班,都先后并入农场中学。由于各中心校的建立,收并中学点和加强场直三校(场中、场小、职高)的建设,强化了领导,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1985年,场直三校和各分场中心校,都实行了校长选举和教师聘任制,已初见成效,现正在逐步完善中。
1985年,农场共有学校39所。其中,6 年完全中学1 所,职业高中1 所,9 年级分场中心校(小学、初中)2 所,8 年级(小学、初中一、二年级)的分场中心校1 所,6 年级的完全小学1 所,分场中心小学1 所,下伸点——生产队学校32所。
1985年,农场有教职工347 人,其中:中学教师103 人,小学教师131 人。职业中学教师25人,教导主任以上的领导干部23人,后勤工人113 人。
1985年,农场有中小学生3,691人,其中初中学生860人,高中学生339人,职业高中学生295人,小学生2,197人。
1985年,农场教育经费支出总计675,000 元。
1985年农场学校校舍面积11,940 平方米。其中:农场中学4,000 平方米,职业高中2,140平方米,场直小学800平方米。
1958年~1980年,杨荫、李双喜、金健雄、邢风仪、王忱先后任场直学校校长,苏臣峰、于金池、杨召仁、于俊杰、张福海、邢风仪先后任场直学校党支部书记。1981年~1985年,王忱、于庆春、赵玉金、朱建昌先后任农场中学校长。李学景、高军先后任农场中学党支部书记。
二九一农场中小学教育发展情况详见表173。
二九一农场历届初高中毕业生升学情况详见表174。
二九一农场中小学教师进修情况详见表175。
二九一农场中小学教育发展情况一览表 表173
二九一农场历届初高中毕业生升学情况表 表174
二九一农场中小学教师进修情况表 表175
为了增进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全场各校一直都坚持上体育课,每年“六、一”儿童节,学校和总场都先后召开田径运动大会,还选派代表队参加县、农场管理局的学生运动会。1985年曾获红兴隆农场管理局中学生运动会“女篮冠军”和“精神文明运动队”的光荣称号。冰上运动1980年以来各校坚持年年训练,1985年召开了全场首届学生冰上运动会。六十年代,学校的乒乓球比赛经常进行,1963年,初中学生姜守兰因全县比赛乒乓球打得出色,被集贤县一中破格录取。1964年初中生万瑞香,在参加集贤县乙组女子800 米跑比赛时,曾以1分52秒的成绩打破集贤县的最高记录,这一记录曾保持3 年之久。
中小学学生田径运动成绩详见表176。
二九一农场1964年—1978年学生田径运动会最高记录一览表 表176
续表
二九一农场中小学教育经费决算情况表 表177 (1968年——1985年) 单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