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文艺
第七节 文艺
一、文学艺术创作组织
1984年3 月12日,农场宣传部、农场工会共同成立“二九一农场职工业余文学艺术创作组”。组长赵化彬;副组长:李清国。文学艺术创作组下设文学创作组(组员12人),书法创作组(组员4 人),摄影创作组(组员11人)。
1985年底,适应职工美术、摄影、书法创作发展的要求,农场又成立了“二九一农场职工美术、摄影、书法协会”。农场工会主席刘振忠任协会主席,赵化彬任副主席,李清国任秘书长,同时,由刘振忠等9 人组成了协会理事会。
二、业余演出
建场初期,各方面条件很差,生活、工作都很艰苦。但是,广大职工却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当时,各生产队职工都自编自演了许多小型节目,很受群众欢迎。后来,又从农建二师分来了一批文艺骨干,使演出水平得到了提高。1955年五连战士演出队曾代表农场参加了省军区的文艺会演。他们表演的舞蹈《快乐的战士》荣获二等奖,乐队演奏的《步步高》、《南泥湾》荣获二等奖。
1956年冬,农场在集贤县演出大型话剧《中秋之夜》和大型舞蹈《新疆舞》,受到群众好评。
1958年,农场参加集贤县文艺汇演,演出的大型古装戏《八仙下界》影响很大。
1961年,为配合“忆苦思甜”教育,农场自编自演了大型话剧《丁富忘本回头记》,机关和学校联合演出歌剧《刘三姐》片断。
1962年,在群众的要求下,由工会组织成立二九一农场业余剧团。但是由于农场经济困难,无力购买道具,在解家玫等人的倡导下,200 多名职工自愿借款,集资7,000 余元。一队的赵连富一个人就借给800 元,加工厂的李思恕借给400 元。业余剧团由16人组成,排演大型节目时还另选职工、学生参加。
这时期,演出了大型歌剧《三世仇》,山东吕剧《王定保借当》、《龙凤面》、《墙头记》、《三月三》、《小姑贤》等。这些戏剧的演出,深受群众欢迎,场业余剧团还曾到富锦县、集贤县、双鸭山市和附近公社演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农场剧团解散,戏装道具焚烧。
1968年,农场组织了以学生为主的“红孩子毛泽东思想宣传队”。1969年,组成以知识青年为主的“二九一农场业余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该队在队长丁欧、霍炬、指挥与编导崔长勇的带领下,演出了不少小话剧。著名的有《一件黄军装》、《一颗螺丝钉》、《养猪场里闹革命》、《从零开始》、《十字路口》等。这期间,该宣传队曾代表兵团三师到省、富锦、集贤县和二九○、七星、胜利等农场演出。普及样板戏时,该队演出过现代京剧《红灯记》和《红嫂》的全剧,以及《海港》、《红色娘子军》等剧的片断。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演出了大型话剧《枫叶红了的时候》。这期间各生产队都组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多是由知识青年组成,自编自演一些小型节目,为本队群众演出,每年冬季在总场汇演一次。
知识青年大批返城后,农场业余宣传队也随之解散。以后,各单位团支部在业余时间组织团员青年排演了一些节目,1979年春节,机关团支部组织排演了大型话剧《救救她》,受到好评。1981年春节,农场工会组织宣传队,排演了吕剧《小姑贤》,贾福祥编导了吕剧《婚事该咋办?》。1982年春节,农场工会组织宣传队演出吕剧《合家欢》,并参加红兴隆农场管理局组织的文艺汇演,贾福祥获该剧导演奖,赵国兰获表演一等奖,朴丽芳、孙文芬获表演二等奖。
1984年参加红兴隆农场管理局文艺汇演,李风霞获独唱二等奖,陈爱萍、李建萍获女声重唱三等奖。
1985年农场工会组织业余演出队,9 月为第一个教师节演出舞蹈、音乐、器乐、表演唱等节目。
八十年代以来,秧歌舞蹈在广大职工中广泛开展起来。每逢过节,秧歌舞、踩高跷、耍龙灯、跑旱船、跳交际舞、迪斯科等。活跃了节日气氛。1984年和1985年的春节, 1985 年9 月的建场30周年纪念活动,舞蹈活动空前活跃。
为纪念建场30周年,北大荒文工团的王德全(谱曲)和农场工会的曹振声(作词)创作了反映农场建设史的诗歌联唱:《二九一组歌》。
三、展览
1963年,为配合“忆苦思甜”教育,农场宣传部在机关大楼举办“忆苦思甜画展”,设计与编辑赵化彬。
1969年3 月,农场革命委员会以绘画剪贴形式,在学校举办了“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展览。设计赵化彬,编辑曹振声。
1983年12月,农场工会和宣传部联合举办了“二九一农场首届职工书法美术摄影展览”。
1984年底,农场工会和宣传部联合举办了“二九一农场第二届职工书法美术摄影展览”。
1985年9 月,农场举办了“二九一农场建场30周年展览”,主要展出农场30年的发展史。设计赵化彬,摄影李清国、编辑曹振声。同时还举办了“二九一农场纪念建场三十周年职工书法、美术展览”。回场参加场庆纪念活动的原二九一农场老干部陶泽、张锡九、张丛、李孔俊、周福成、王承先、罗敦康等挥笔提字,他们的书法作品在招待所大厅内展出。
四、美术、摄影、书法作品
1966年,赵化彬创作的《前程似锦》绘画,被合江农垦局“职工绘画展览”入选并展出。
1984年9 月,李清国摄的《老学究》(黑白),被省“希望的田野”摄影展览及农林渔业部摄影展览人选并展出。
1985年4 月,李清国摄的《昔日北大荒》(彩色),被黑龙江、湛江、新疆三垦区摄影展览人选并展出。
近年来农场宣传部在春节或大型会议期间,经常利用橱窗展出职工书法、摄影作品,王瑞辰、冷家亮、赵济的书法作品受到省农场总局奖励。
五、文学创作1959年,为迎接建国十年大庆,农场出版了《新苗》专刊(油印,64开本),刊登本场职工业余创作的散文、回忆录、诗歌等20多篇文章。
1983年底,农场宣传部举办“迎新春征联活动”,共征集职工创作的新春联100 多对。
1984年5 月,农场团委开展“在这块土地上”征文活动。主要征集青年职工创作的散文和短篇小说,征集作品100 多篇。
1985年2 月,农场工会和宣传部联合举办“迎新春”征文活动,主要征集农场职工创作的散文、短篇小说、诗歌等,收到作品近百篇。
1985年4 月,曹振声创作的文学剧本《报春花》被评为省农场总局最佳作品之一。
1985年9 月,为了纪念建场30周年,农场组织了“建场三十周年征文活动”。征集到农场职工创作的回忆录、散文、诗歌等作品近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