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职工医院

第二节 职工医院



  一、发展概况
  
  农场职工医院的前身是农建二师六团卫生队。1955年,团卫生队63人随军来到集贤镇。那时还是部队编制:队长1 人,军医1 人,医助7 人,司药:1 人,调剂员6 人,卫生员46人,化验员1 人。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二九一农场医院。当时设内科、外科、五官科、妇产科。担负对全场职工的医疗和卫生保健工作,还为当地群众治病,深受群众赞誉。
  1957年夏,医院随总场机关一起搬迁来场都(现今场部办公大楼对面),搬进一幢 300平方米草木结构的平房里。由于受农场缩编机构、干部外调,医院搬来时只剩下10余人。
  1961年,将原来草木结构的旧医院,改建成砖瓦结构的新医院,面积扩大到730 平方米。设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妇产科等。有50张床位的住院处。医务人员增至 46 人。
  随着城市知识青年的到来和二十八团的组建,职工医院改为“卫生队”,先后抽调大批知识青年进入,到1976年,卫生队的医务工作人员增至165 人,设病床70张。
  1977年,取消卫生队名称,恢复了二九一农场职工医院的名称。
  1980年,新建的3,300 平方米的职工医院大楼落成,包括后勤及传染病房,总面积4,800 平方米。设病床100 张。分门诊和住院处2 部,18个科室。有主治医师4 名,主管医师1名,医师16名,医士29名,护士15名、卫生护理员48名,病床周转率14.8%,使用率60%左右,病员治愈率83.9%,因病死亡率在1.5%以下,医疗设备得到了充实。至此,农场职工医院进入正规建设阶段。
  历届职工医院领导:吴明铎、叶友智、亓永祥、曹福岱、董仲连先后任院长,吴明铎、于滋勤、赵建文、王玉清先后任党支部书记。
                 1985年医院机构设置



  二、1985年医院主要医疗设备
  
  200 毫安X 线透视机…………………………………………………………………1 台
  超声仪…………………………………………………………………………………1 台
  手术床…………………………………………………………………………………2 张
  洗胃机…………………………………………………………………………………1 台
  冰箱……………………………………………………………………………………2 台
  眼科裂隙照相机………………………………………………………………………1 台
  牙科治疗机……………………………………………………………………………2 台
  麻醉机…………………………………………………………………………………1 台
  同步呼吸器……………………………………………………………………………1 台
  心电机…………………………………………………………………………………2 台
  激光治疗机……………………………………………………………………………1 台
  微波治疗机……………………………………………………………………………2 台
  三、医疗状况
  
  随着医疗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设备的完善,截止1980年;医院除能治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外,已能治愈一些难度较大的疾病,如内科各种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对中毒性痢疾和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治疗,已总结出一套较成熟的抢救经验。小儿科常见病,小儿肺炎、消化不良及各种中毒的抢救等。
  外科能做一般腹部手术:阑尾切除,胃大部切除,肝脏修补术,脾脏切除术、疝修补术。还开设胸外科和骨外科,能进行早期肿瘤切除术(包括腹部肿瘤、甲状腺肿瘤),能进行四肢骨折的整复等。
  妇产科能做各种计划生育手术,一般难产的处理,剖腹产、子宫次、全切除和妇科肿瘤等。治疗范围已从本场扩及到周围的富锦、桦川、集贤地区的病人。附近市县领导和省农场总局领导都有专来农场住院治疗的。
  从1981年开始,开展文明医院活动,1985年被评为省农场总局“文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