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文献一

第九篇 文献

文献

文献一



  文献一、中央农村工作部1954年8 月21日《同意中央农业部党组关于开发东北荒地和农建二师移垦东北问题的报告》



            印发党员司局长请林池同志与农场、
            志民、铭卿、陈西、方乔阅、同意
            中央农业部党组关于开发东北荒地
             和农建二师移垦东北问题的报告
  中央农业部党组并告中央水利部党组、山东分局并报军委、中央:
  同意中央农业部党组关于开发东北荒地和农建二师移垦东北问题的报告。
  (一)关于东北垦荒地的勘测设计工作,责成中央农业部负责主持,协同中央水利部和气象局等单位,组织一定的力量进行,在一九五七年内必须把垦荒三百万公顷的勘测设计工作做好。就全国说,则须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垦荒一亿亩做好勘测设计的准备工作。
  (二)农建二师移垦东北问题,请山东分局决定;移垦中的各项工作请山东分局就近协助督促执行;在移垦中与全部移垦后广北农场如何继续生产的问题和其他有关移垦的具体问题,请山东分局与二师具体商定。
  (三)农建二师移到东北后由黑龙江军区领导并协助其解决服装等供应问题,请军委核批东北办理。
  (四)为大量垦荒的勘测设计所需的黑龙江东西两部两区的五万分之一地图,可否由军委发给,亦请军委核定。
  (农业部党组报告附发)
                                 中央农村工作部
                                 八月二十一日
         关于开发东北荒地和农建二师移垦东北问题的报告子恢同志核转中央:
  根据中央农村工作部的指示和王震同志关于开垦东北荒地的建议,我们于八月三日到五日,召集了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魏震五局长、王世英副局长、黑龙江省农业厅田树副厅长,农建二师政委、参谋长,和东北水利局各有关方面同志,开了一次座谈会,研究了东北地区荒地情况,讨论了将来大规模兴垦的准备工作与农建二师转移东北进行垦殖问题。王震同志也参加了会议,给大家鼓励与帮助很大。兹将讨论情形报告如下:
  (一)东北全区荒地面积,据过去旧的统计,约有一千万公顷。其中大面积荒地,黑龙江东部(密山、虎林、富锦、集贤、罗北、绥滨等地)与西部(嫩江、讷河、北安、甘南、龙江、景星等地)自然条件较好,约有五百万公顷,是适于发展农业的地区,黑龙江省南部与吉林省西部,约有三百万公顷的盐碱地及沼泽化的盐渍地,是适于发展畜牧的地区。黑龙江省北部,黑河、漠河地区约有一百万公顷,气候条件较差,无霜期仅百余天,此外各省零星小片荒地约有一百万公顷。
  黑龙江省东西两部荒地,总面积五百万公顷,土地肥沃,黑土层厚度达 20 —100 公分,年平均温度0 至4 度,无霜期120 —150 天,年降水量550 —600 耗,夏季高温多雨,适于大豆、小麦、苞米、水稻等主要作物生长,各种作物平均年产量每亩可达200 斤(每亩水稻500斤;苞米300 斤;大豆200 斤)。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可以发展水田及水利发电,交通比较方便。但其中大部分为湿地在进行全部江河根治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及土壤改良措施后,可开垦农地约三百万公顷,若只采取局部水利工程及土壤改良变湿地为干地,则可开垦农地八十万公顷。如果全部开垦,建立国营农场与移民开荒,在投资方面也比较便宜,建立机械旱田农场,投资指标每亩三十八万元,外加旱田防水排水工程费用,据东北水利部门多年经验估算每亩约需十万元,黑龙江省东西两部地区荒地自然条件较好,如能有计划地加以经营,对国家建设是有利的。根据中央农村工作部指示,像这样的地区,应当作为发展国营农场群,建立新的农业基地的重点地区,合理地加以利用。会上提议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内,除了按照予定计划扩大现有国营农场并建立若干新场外,还必须为第二个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中大量开垦荒地进行准备工作。
  (二)会议上认为勘测设计是大规模兴垦的先行工作。为了在黑龙江省东西两部荒地地区,建立新的农业基地,发展国营农场和移民垦荒,需要有计划地进行水利建设和土壤改良(把湿地变干地),必须有全面的水利工程设计和农田开垦计划。旧的资料,既不齐备;也不精确可靠,不能作为设计的依据。现在即应争取时间,积极地、有步骤地进行较全面地荒地勘测、水利设计和土地利用、区域规划等工作;会议拟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内,在东北地区,由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负责,基本上完成黑龙江省东西两大块荒地的三百万公顷的农田勘测设计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决定在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内,成立一个荒地勘测设计的专管事业机构,增加勘测设计人员,组织一千二百人的勘测设计力量,制定荒地勘测计划,首先在主要地区开始,分年度完成,并须注意勘测设计工作的质量,要求精确可靠,目前应积极地培养训练勘测人员,所需农业技术人员,由农业部门设法抽调,关于测绘与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初步计划共需工程师及助理工程师四十五人,建议由水利部抽调,有关水利工程设计拟建议由水利部门负责,测绘水利技术员需五十余人,建议由本年大专毕业生中分配,有关必要的水文气象资料,由黑龙江省水利局在荒地内较普遍的选择重点增设水文气象站,所需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建议由有关部门供给,没有这些条件,勘测设计任务,便无法完成。
  所需经费,按每公顷一万五千元的指标,据每工作进度与必要设备,分别做出年度预算,由荒地勘测费内支付。
  (三)会议遵照子恢同志指示,讨论了调动农建二师前往黑龙江省密山、虎林地区进行垦殖的问题,因为二师在山东广北垦地一万三千亩,分为七十多块,如再扩大,必须兴修黄河水利工程,这又是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做不到的。而东北大片荒地很多,特别是密山地区工程较少,收益很大,在该地尚未大规模兴垦之前,可先行选择条件较好地区重点建立农场,为将来发展国营农场群的基础。二师系山东子弟兵,又可为山东家乡移民东北进行必要准备,建设祖国,造福家乡,二师的任务是光荣的。二师同志表示坚决执行中财委(农)的决定,并按照指示做好政治思想动员工作。
  二师由山东广北垦区转移东北,打算分批去,今年先去一部分(去多少人看情况再定),搭盖房屋,做好明年生产与建设的准备工作,并可进行冬季付业生产。建议黑龙江省委与地方党政机关在他们初去时,帮助他们在密山城内或近郊就过去的日伪兵营拨给二师能容四、五千人住的房子,另一部分人留在山东,继续原地生产,待东北打好基础后,再全部移去,为了使原在山东广北地区的生产与设备不致因部队转移受到损失,拟请山东分局按农二师逐步转移的情况,分期调派一定力量去继续经营广北农场,勿使该场已有的生产基础又弃之不用。
  农建二师到密山垦区后,生产任务初步拟定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内,开垦土地并种植三万公顷到三万五千公顷,实行边生产边建设的方针,充分利用劳动力,生产粮食,发展畜牧,经营渔业,植树造林,发展以农业为主的多部门经营;力求自给,并逐步争取盈利。要制定发展生产计划,眼前的局部的生产计划要和长远的整体的建设计划结合起来,二师的各项规划均应照顾到该垦区将来的发展。二师投资应首先用在生产方面,在搞好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生活,发扬解放军吃苦耐劳的传统,有准备的克服各项可能的困难,勤俭起家,用积极的劳动创造社会主义财富,建设社会主义家务。
  关于农建二师转移到密山垦区后领导问题,建议拟请军委考虑,由黑龙江省军区领导较为方便,生产方面可由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领导。二师供给按当地部队标准,所需被服及部队装具的供应,由黑龙江军区代办,供给费用与生产建设投资,由农业部拨给黑龙江省负责按时拨发。
  农建二师今后应逐步走向企业化,这一方向应在领导干部中明确起来,并经过充分的思想准备,采取若干过渡办法,逐步由供给制改变为工薪制,部队的组织形式,应逐步地由军事编制转变为适合生产经营的社会主义农业企业的组织形式。
  (四)会议建议以二师作为垦殖密山虎林地区的骨干,即以二师师部作为领导该地区垦殖工作的机构。铁道兵团抽调一部分人员转移东北兴垦问题,拟请王震同志斟酌后再与农业部具体商定。
  (五)除了对大片荒地进行统一地勘测设计外,关于分散在东北各省县境内的零星小片荒地,责成省、县农业机构组织力量积极着手调查。对大片荒地的开垦和利用,必须有通盘的计划,划分区域,有计划地进行建设,局部必须服从整体,达到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的要求。
  以上当否请核实。
                                中央农业部党组
                                 八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