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可歌可泣的创业壮举——关于二道山头艰苦创业的回忆之一

可歌可泣的创业壮举--关于二道山头艰苦创业的回忆之一

可歌可泣的创业壮举——关于二道山头艰苦创业的回忆之一


           可歌可泣的创业壮举
               ——关于二道山头艰苦创业的回忆之一
           (根据原一营机炮连副指导员梁清山口述整理)
          
  一九五四年九月,农建二师六团到达密山后,立即开始进行建场的物资准备工作。我们一营机炮连奉命来到虎林县吉庆村,准备到二道山头捞运木料。
                   驯  马
  部队在吉庆驻扎以后,立即开始了捞运木料的工具、马匹、爬犁的准备工作。当时,从内蒙买来的二百多匹两、三岁,没上过套的生马。一匹匹的活蹦乱跳,不让人摸,当地老百姓看见这些马都使唤不了。可是,得用这些马把木料拉回来呀!战士们就十几个人一起上去,硬是把马套上。那马,像要和战士们较量似的,连踢带蹦,大声地嘶叫,但同志们始终不放手。这时,大部分同志都负了伤,十二班班长宋玉杰把腿摔青了,走路一瘸一拐,还坚持驯马;七班的小赵把胳膊碰伤了,连长去看望,他笑着说:“没事儿,这算个啥”。还有一次,张玉梅驯的一匹马惊了,猛跑起来,大家都为张玉梅捏着一把汗,但他紧紧抓住缰绳,始终没松手。在英勇无畏的战士面前,这些马终于驯得比较听话了。
                    上  山
  第一次到二道山头勘察情况,是团副参谋长张友东同志带领我们去的;那时他有四十多岁,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老首长把裤子往上一卷,光着脚,抬腿就走,我们都很受感动。那时上山没有路,天气也接近上冻了,大家逢水趟水,遇山登山。踏出了第一条路,来到了二道山头。捞运木的马爬犁,工具的准备工作基本结束以后,河水已快上冻了,部队立即向二道山头进发。吉庆离二道山头大概能有一百二、三十里路。那天,我们天一亮就走,经过六道凉子,二人班,到达二道山头的时候,已经晚上八、九点了。山上光秃秃的,除了树就是草,战士们拿出斧子,镰刀,割草砍树条,搭起工棚,就开始作业了。
                    捞  木
  二道山头的木材是日本侵略者掠夺我国森林资源时留下的困山木,集中在山坡下的小清河中。要把木材弄到一个小山头上,大约有二十多米高,斜面有四、五十米。战士们利用树桩子自制成搅磨,每两个搅磨拉一根木料,每个搅磨四个人。木材一般八米到十几米,一头大一头小,往上拉的时候,两个搅磨要走的一样快,否则就要出问题。四个人推起来还很费劲,要是一个人顶不住了,其他三个人也就顶不住了,搅磨飞速倒转起来,绑在搅磨上的扒杆不是打在战士的脸上,就是打在胃部。有一次,一个爬钩断了,飞了起来,砸断了扒杆,被砸断的木头又飞起来,碰到张连柱同志的脸上,他十几天不能吃东西,只休息了七、八天就要上班,连长和大家都劝他休息,但他还是坚持上班了。天气渐冷,小清河的水结冰了。有一次卡钩掉进水里,孙跃南同志破开冰层,潜水到二米五、六深的河底,把它捞了上来。领导看他冻得浑身发青,他说:“水是凉的,我的心是热的。”不光孙跃南同志是这样,其他同志也是如此,一件工具也不能丢,掉到河里的钩子,杆子等都要打捞上来。
                   运  木
  一场大雪,高山平地一片洁白。大批运木战斗打响了。我们的任务是一天一宿运木一趟,再休息一天或一宿,比如:早上四点钟走,走出四、五十里,天还不亮,到大岗八十里,是九点多钟,在那儿吃饭喂马,然后赶到二道山头,大约下午四、五点钟,等装木材的战士装好爬犁,接着往回赶,这是正常运输。这时天气非常冷,气温经常达到零下三十五度到三十八度。有几次赶上大风暴,雪暴,二、三米对面,说话大声喊,谁也听不见。而且漫天风雪,在那四十里塔头甸子里,连棵树也没有,我们东南西北也分不清,只好任马而行,让马子把我们带回来。后来大家想个办法,在路上插上标杆,可冬天插不到土里,只能插在雪上,一遇风暴,标杆都刮跑了,还是无济于事。有一次韩连长找了一个马灯,挂在树杈上,让同志们以灯为目标,可是只能看三十多米。那天雪很大,前边走过去,一回头,脚印没有了。韩连长他们去接了二十多里,才把同志们接回来。
  当时战士们身上穿的,有衬衣、绒衣、棉被心,棉袄、皮大衣、雨衣,这六件衣服。就跟没穿衣服一样,一到野外,便被刺骨寒风打透了。有一次我带着一块青岛产的马蹄表。走了二十多里地,表不走了。手灯也不亮了,火油冻的铛铛响,怎么也弄不出来。战士们戴的口罩是兔子皮的,把嘴那儿弄个小洞,好喘气。就是这样,很多同志连脸带耳朵都冻烂了。到了工棚,暖和过来,又痒又痛,可没有一个同志提出要休息,只是找卫生员上点药,还坚持干。有一次,班长宋长征,骑着一匹马,带着两匹马上山,马不让骑、一个劲摞蹶子,他光顾骑马,连帽子掉了都不知道。这时天似亮非亮,我一看,他的耳朵怎么铮白呢?赶紧和他一起找帽子,找了四、五十米,他的耳朵已经变黑了。我急忙把我的帽子给他,后来他的耳朵烂了,也没说一声。
  除了天冷之外,马还不好使。有一次颜班长套了五匹马,拉了一颗直径一米六、七,长二十米的木材往回走。途中,马被架了腿,他松松绳子,马一蹬腿跑了起来,把他撇到辕马屁股后边,爬犁前边,他死死地抓住缰绳,跑了一里多路,马才停下来,如果他一松手,被爬犁轧过去,那就没命了。这样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
                   永  生
  十二月二十八日晚,二道山头的工棚失火,我们失去了二十三个好同志,他们和我们永别了,但他们在烈火面前表现出来的英勇奋斗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班长张吉通,已从烈火中钻了出来,但他想到枪支还在工棚中,大喊着又冲进了火海。后来在门口找到了他,在他的怀里,还紧紧地抱着五支钢枪。战士赵洪福从火里钻出来后,左找右找找不到救火的工具,呼喊着拿脸盆救火,大家听着他的声音消逝在火海之中了。
  失火之后,农建二师马副师长,政治部吕副主任,团政委等领导同志,立即赶到火场,察看灾情。尔后,在虎林东南,搭了个很大的篷子。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虎林县各届领导送来了花圈,马副师长主持了追悼会,并致了悼词。我代表一营机炮连讲了话,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烈士们的遗志,把他们没有完成的事业,继续干下去。全团各营连都派代表参加了追悼会。会后,将二十三烈士安葬在虎林烈士陵园。
  三十多年过去了,二道山头可歌可泣的创业壮举,二十三烈士的精神,却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它激励着我们为农垦事业的发展,多做工作,奋斗不息。
                               整理人: 曹振声
                           一九八五年八月于二九一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