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历史的丰碑——记“二十三烈士纪念碑”建碑前后

历史的丰碑

历史的丰碑——记“二十三烈士纪念碑”建碑前后


             历史的丰碑
               ——记“二十三烈士纪念碑”建碑前后
                曹 振 声
                  
  一九五四年秋,为创建二九一农场,筹集木材,农建二师六团以一营机炮连为主,组成运木大队,进驻七虎林河附近的二道山头。他们在茫茫的原始荒原,崇山峻岭中,披荆斩棘,开辟道路;在荒凉的山岭上用树枝、树条搭起了简易工棚;他们破开小清河的冰层,用木制搅盘将七、八米长,一搂来粗的木材一根根地打捞上岸;他们使役着马爬犁,在白雪皑皑的荒原。冰川上奔驰。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以自己辛勤劳动的汗水,为创建农场基业,日夜不停地工作。十二月二十八日晚,工棚突然失火,在场的七十多名干部战士同烈火展开了英勇的搏斗。他们奋不顾身,保护战友,保护枪支,把活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精神,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回忆。然而,终因一无水源,二无援兵,火势凶猛,二十三名同志不幸殉难,被省军区批准为烈士。
  一九五五年一月三日,农建二师党委和虎林县政府,隆重召开了追悼大会,马炳政副师长致了悼词,今后,将二十三烈士安葬在虎林县“开国纪念林烈士陵园”。
  烈士殉难后,运木队员们化悲痛为力量,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创建农场准备了充足的木材。
  烈士们艰苦奋斗,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鼓励着二九一农场的干部职工,在松花江安帮河汇融泛滥的千古荒原上建设了拥有六十万亩耕地的初具现代化规模的二九一农场。为了表达对烈士们的怀念,每逢清明,农场领导和烈士生前战友,都到虎林县烈士墓前祭扫凭吊。
  一九八四年秋,为了使全场人民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农场发展的历史;为了让子孙后代继承和发扬烈士们艰苦奋斗、勇于献身的北大荒精神;为了使死难烈士的英灵得到慰藉,农场党委决定;将二十三烈士墓迂回农场’,建立“二十三烈士纪念碑”。农场党委的这个决定,表达了场内外二九一老同志的心愿,得到了全场职工的热烈拥护。
  八四年底,农场办公室副主任翟德基等三名同志,前往虎林县烈士陵园,在虎林县政府民政科的协助下将二十三烈士遗骨火化,骨灰存入精制的骨灰盒内。原二九一农场汽车队支部书记,现任八五一一农场场长的王汝昌同志派专车将农建二师六团于一九五五年为烈士所立的二十三尊墓碑送到二九一农场。
  二十三烈士纪念碑的设计工作由场房屋建筑设计工程师吴润身和场美术、书法、摄影协会副主任赵化彬同志担任,经农场党委专门例会研究后交基建公司、砖瓦厂等单位具体组织施工。
  八五年四月,原农建二师六团团长,省农场总局党校书记(已离休)宋光派原一营机炮连副政指,现任齐市种畜场党委书记梁清山和原一营机炮连二排排长,现任佳木斯市电子局供销处支部书记张连柱来到农场,祭吊二十三烈士,询问烈士纪念碑筹建情况,还沉痛地回忆了烈士们的英雄壮举,梁清山、张连柱的回忆整理成文后,在全场进行了广泛地宣传。
  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使全场职工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在纪念碑修筑的过程中,场长王炳键,书记史文政、副书记褚德勤,场工会主席刘振忠以及老场长吴义禄等农场领导同志,多次前往工地视察,亲自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全部工程按时竣工。
  纪念碑坐落在二九一农场福山南一公里处的一片高岗地上,纪念碑的后边整齐地排列着从虎林烈士陵园迁来的二十三烈士墓碑;前面盛开着各种鲜花;四面是红砖围墙,树木繁茂,建筑总面积为四千九百平方米。
  纪念碑正面铭刻着八个大字:
               “二十三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的背面铭刻着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三日,党委集体讨论通过的碑文:
   “五四年秋,六团驻密山,筹建农场,以一营机炮连为主,组成运木大队。林
  海觅路,荒岭安营,冰河捞木,雪原马鸣,历艰辛,创基业,可谓壮矣!十二月二
  十八日夜,二道山头工棚火起,赵和太等二十三名同志殉难。安葬于虎林烈士陵
  园。寒食清明,恭往祭吊,值建场三十周年之际,迁墓立碑,寄之哀思,以慰英魂。
                             黑龙江省二九一农场
                             一九八五年九月立”。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六日,二九一农场三百多名职工、学生,隆重地举行“二十三烈士纪念碑落成典礼大会”。二九一农场的老领导张锡九、陶泽、孙学梦、郑行广、薛振东、,赵保安、张丛、冯运兴以及二十三烈士生前战友张连柱,王汝昌等三十八人从全国各地赶到农场,参加“落成典礼大会”。在深沉低回的哀乐声中,回场参加大会的老领导,二十三烈士生前的战支以及二九一农场党委,行政、工会,青年团、妇联、农场机关、农场各单位向纪念碑敬献了药圈。场长王炳健在落成典礼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二十三烈士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是他们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他们的创业精神是永存的”。张连柱代表二十三烈士生前战友的讲话,回顾了二十三烈士殉难的经过后,说:“三十年来农场建设的成就,实现着烈士的遗愿,是对烈士英魂的最好慰藉”。
  现在二十三烈士纪念碑所在地已成为二九一人民缅怀革命先烈的场所。今年清明期间,二九一农场的干部职工学生纷纷来到烈士纪念碑,举行悼念活动。他们决心继承和发扬烈士们艰苦奋斗,勇于献身的北大荒精神。把二九一农场建设得更加美好。
                             1986年清明节于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