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农机田间标准作业 第四节 农机田间标准作业
15年间,农场始终把农机田间标准作业当作农机工作的一项大事来抓。
1989年农场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机管理工作的决定》,要求全场认真贯彻田间作业规范,抓好田间作业标准化。从1990年开始,组织全场的机务工人和管理干部学习贯彻管局农机处编印的《农机田间标准作业资料汇编》,逐步使标准化作业在农场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
一、突出抓好标准作业四个环节
1、机具技术状态标准化。 各种机具状态达到修后验收技术标准。使机具的选型与配套合理,根据农业要求对机具进行必要的改装和更新改造,机具保管保养与修理经常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
2、机具操作标准化。正确编组和联结, 能合理发挥机械的经济技术指标,各分场每次作业前对机组进行验收,总场抽查验收。正确调整和操作。选择最佳作业方法,科学地组织农机田间作业。
3、作业质量标准化。机械各项作业达到农艺要求, 建立三项保证制度:作业前技术传授制度,作业中的岗位分工责任制度,作业后的验收制度。各生产队都建立了质量验收组,填写验收单,按作业质量核定作业费。
4、组织管理标准化。(1)合理进行田间区划,插好标杆。(2)选择最佳运输线路。(3)每次作业前都能进行技术传授和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建立了安全教育登记薄,履行安全教育签字制度。(4)结合田间调试, 开展了岗位练兵。(5)组织好物资供应工作。(6)明确各个环节的岗位责任制。(7)能及时检查验收作业质量,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二、农机田间标准作业的保证措施
为了保证标准作业的实现,农场采取了相应的保证措施。
1、执行机具修后验收标准,逐台验收机具。1989~1994年实行百分奖惩制度。
检查验收得85以上不奖不罚;85以下、50分以上罚机组40元;50分以下,罚机组 100元;检查验收得95分以上,奖励机组 100元。1995~1996年各项作业前,总场组织机务大检查,对机务副队长实行百分考核。逐台验收农机具,合格的发放合格证,严禁无合格证作业。实行奖罚。1997年严格机具验收制度。各项作业前由分场组织检查,合格后报农机科验收,由农机科统一发放合格证。不合格的农机具由农机科封存,限期达标,合格后由农机科启封,车组交纳50元台检费。没有合格的机车禁止作业。
2、严格作业后质量验收制度。机组作业实行优机、 优质、优价。1989~1991年对作业好的上浮20%,质量差的扣5%~20%。
3、作业机具通过验收分级,浮动作业费。1989~1991年一级机具作业上浮20%,二级按标准收费,三级下浮20%标准收费。
4、1995年农场组织机务工人学习田间标准作业知识。结合冬训逐队播放 “田间标准作业”录像片,使驾驶、操作者人人知道标准作业内容及要求。
5、没落户的机车严禁作业。报废的机车严禁投入作业。
6、1996~1997年农场开展了田间标准作业达标年活动。 农机田间作业严格执行《农机田间标准作业》规范,在整个作业环节上突出“统、严、全、高、精、实”六字方针。1998~2000年田间作业坚持“四要”,即每项作业要下达作业技术标准,每项作业都要开现场定标会,每项作业后都要有验收单,每项验收都要有奖罚。农场成立了以农机科、技术监督局为主的田间标准作业质量检查组织,监督和验收各单位田间标准作业执行情况。总场、分场检查作业质量不合格者处罚到生产队,由生产队统一落实到农户和车组,同时对包地块干部罚款15%。
农业机械作业标准亩折合系数及收费标准表(1996年)
表3—11
续表3—11
续表3—11
注:1996年标准亩作业费8元,各单位按实际情况可上下浮动10%。
标准亩系数及作业收费价格对照表(1999~2000年)
表3—12 单位:亩 元
注:1999年作业价格8.00元/标亩,2000年作业价格7.00元/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