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果树及天然次生林 第五节 果树及天然次生林
从1986年以来,集体果园面积逐年减少。一是大部分果树达到老龄期,且感染腐烂病;二是受南方水果的冲击,产品滞销;三是管理粗放,加之品种单一,果质较次,导致经济效益不好。到1996年全场各生产队集体果园全部砍光,1997年科技开发中心又将原林管站苗圃果园375亩全部砍光种地。从此集体果园荡然无存。随着集体果园的消失,农场有 60%住户房前屋后栽植果树3~5棵,品种有杏、黄太平、K9、“123”、大秋、李子、樱桃等品种。
1996年二分场三十七队、三十九队个体营造经济林30亩,三分场十队营造经济林 150亩,品种有大秋、“123”、K9。2000年林管站又栽植经济林40亩,品种有K9、“123”、东光、龙冠、长李、葡萄等。
建场前在场区较高的岗地上,曾有6块天然次生林,到2000年末,天然次生林仅存2块。一块是十一队的四方林子,面积90亩;一块是十七队后山林子,面积 580.5亩。天然次生林的树种多为柞、榆、桦、水曲、杨树、色树等。
造林 育苗及果园生产情况表(当年完成)(1986~2000年)
表3—15
造林 育苗及果园生产情况表(年末达成)(1986~2000年)
表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