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营管理机构 第二节 经营管理机构
一、机构沿革
农场于1984年组建畜牧公司,与畜牧科合署办公。1987年畜牧公司编制10人。其中经理兼书记兼科长1人,生产股3人,计财股3人,供销股3人。
1988年又增设一名副经理,畜牧公司改为畜牧渔业公司。
1990年农场决定取消三养办,生产股改为生产办,供销股增加 2人,另设一名办公室主任兼调度。
1992年设经理兼畜牧科长1人,书记 1人,经销副经理1人,生产技术副经理1人,计财办4人,生产办2人,后成立经销公司设4人。1994年生产技术副经理改为主任畜牧师。
1996年由农场畜牧副场长兼任畜牧渔业公司总经理,下设第一副经理、生产技术副经理、经销副经理,计财办4人,生产办2人,销售股3人。
1998年畜牧渔业公司进行机构改革。设畜牧渔业公司经理兼科长兼书记1人,会计1人,科员2人。
2000年6月畜牧渔业公司设经理兼科长1人,书记1人,副科长1人,会计1人,科员2人。
二、畜牧渔业公司
自1984年组建畜牧渔业公司到1986年农场对畜牧公司实行定额补贴,费用包干的管理办法。
1987年至1989年公司实行单独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办法,连续三年盈利:1987年18.1万元,1988年22.6万元,1989年33.3万元,生产能力逐步扩大。1987~1992年相继发展壮大了种鸡场、种猪场、饲料加工厂、商品鸡场、奶牛场、冷冻厂、渔种场、三鸡场。畜牧公司有职工318人,固定资产800多万元,占地面积2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
1986年接收了个体朱建德的养鸡场建立二鸡场(1988年改为商品鸡场),1987年接收了钻井队的房舍命名为三鸡场。1987年在六队建设了奶牛场,后迁移三鸡场。
1988年畜牧公司以带资入厂的形式集资 117万元新建了冷冻厂,冷藏储存能力达到96吨位,自动屠宰线日屠宰肉禽5 000只。1993年生产减少,1997年停产,成为畜牧公司留守单位。
1989年扩建了饲料加工厂,由年产2 000吨扩大到微机控制年产5 000吨的生产能力。
1990年接收九队关柏杰养鸡场,命名为第四养鸡场,一年后撤销转给九队管理。
1991年接收了二分场张允平奶牛场,经过1992年的改建、扩建后成为畜牧渔业公司奶牛场,原三鸡场的奶牛又迁移到了二分场境内的公司奶牛场,奶牛存栏达到 145头。公司又租用了农场武装部弹药库的房舍与原三鸡场合并为三鸡场,1994年原种鸡场合并为综合养鸡场。
1990年和1991年由于畜牧产品市场疲软、饲料价格过高,白条鸡在冷库积压 100余吨长达一年之久,公司造成了经营亏损,生产形势处于下滑趋势。
1992年农场接收了总局渔种场,改为二九一农场第二渔种场。
1994年奶牛场归属于二分场四十一队管理,奶牛全部拍卖或租赁给个人饲养,公司奶牛场解体。冷冻厂改为经销公司,加强畜产品的销售工作。
从1993年到1995年畜牧渔业生产开始好转,连续三年盈利,1993年盈利 1.1万元,1994年盈利12.7万元,1995年盈利28.8万元。1996年农场成立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畜牧公司。农场畜牧副场长兼任公司经理,下设渔业公司、奶牛公司、经销公司、种鸡场、种猪场、饲料加工厂、综合服务站。公司把草原、饲料、养殖、加工、销售、管理融为一体,利益联结。与此同时,1996年在科技兴牧的思想指导下建设奶牛示范场,饲养规模达到20头奶牛,实行股份制经营。1997年转租给个人经营,奶牛也全部卖给个人。
1997年 4月畜牧渔业公司全面实行体制改革。一渔场实行集体租赁经营,二渔场实行个人租赁经营。种鸡场、种猪场实行集体股份制经营。二鸡场、三鸡场实行个人租赁经营。
1998年对乳品厂实行了股份制经营,由乳品厂职工和奶牛户共同参股的股份制企业,改名为黑龙江双星乳品有限责任公司。
同年农场确定了以“两牛一猪”为重点发展畜牧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肉牛生产,稳定奶牛生产,扩大养猪规模,带动家禽生产。
为此,农场维修了三个肉牛示范场,建筑面积 2 050平方米,相继从吉林省引进改良架子牛 203头。由科技人员进入主战场,一分场畜牧服务站长于厚国饲养肉牛50头,二分场站长董辉饲养肉牛53头,退居二线的原畜牧科科长吕方明饲养肉牛100头。1999年又在二分场新建4栋肉牛饲养舍,建筑面积1 440平方米。
1999年将冷冻厂改建为御绿肉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初解体。
同年10月又进一步改革了服务体系,加强了服务体系建设,对全场的畜牧兽医人员划分了十个责任区,实行包队服务,责任落实到个人。
公司组建以来,畜牧生产不断发展,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形成龙头企业带基地的生产格局。以双星乳品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带动全场奶牛基地的发展, 使奶牛存栏由1988年的500多头,发展到1998年的1 400多头,年收购鲜奶达到2 800余吨。
以饲料加工厂为龙头带动了全场畜牧业的发展,由于生产了全价饲料和颗粒饲料,促进了水产业的发展,养鱼水面1 470亩,年生产商品鱼590吨。种鸡场1990年生产种蛋达到最高峰,产种蛋110万枚,孵化鸡雏17.5万只,商品鸡场出栏肉鸡5万余只。种猪场在1994年达到了存栏种猪200余头,生产仔猪2 000头,出栏肥猪 616头。畜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饲料加工业生产,1989~1995年平均每年生产饲料达 3 000吨以上,为农场有效地转化了粮食产品,实现了过腹增值的目标。
畜牧渔业公司历年生产情况统计表(1986~2000年)
表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