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畜禽饲养

第三节 畜禽饲养



                   第三节 畜禽饲养
  一、饲料 饲草
  畜牧公司成立后,由于畜牧业的逐渐发展壮大,特别是畜禽饲养量大幅度增长。1989年饲料加工厂由年产2 000吨扩建成年产5 000吨,由微机控制的现代化管理新型企业,可生产全价饲料和颗粒饲料。
  农场每年为畜牧渔业的养殖提供3万吨玉米、1万吨麦麸和5 000吨豆饼。
  1986~1996年按生产计划审批购买,1997年1月后,饲料进入市场。
  农场拥有可利用天然草原15万亩,为奶牛、肉羊和肉牛提供了大量的干草和放牧地。同时利用种植业每年还可以收获各种秸秆饲料25万吨,如玉米秸、稻草、豆荚皮、甜菜叶子等。利用秸秆和甜菜叶子推广青贮、微贮饲料及干贮秸秆饲料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青贮全株玉米饲料在1988年每年青贮 500吨左右,到2000年全场每年青贮、微贮秸秆饲料达到1 500吨以上。青贮和微贮在全场全面推进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饲养管理
  1、生猪饲养管理
  1984~1996年实行集中繁殖、分散饲养、快速育肥模式,并采取了公养、私养相结合,即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
  1997~2000年实行了国有民营,单独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办法,形成以种猪场繁育为龙头、千家万户饲养生猪的市场经济新格局。
  2、奶牛饲养管理
  1988~1998年以公养为示范,带动各户饲养奶牛。
  1999~2000年全部由个人饲养,利用政策扶持,奶牛户参股与乳品厂的工人一起买断企业,成立了双星乳品有限责任公司,实行了产加销一条龙的管理模式。
  3、禽饲养管理
  1986~1996年以公养种鸡、销售种蛋和肉鸡鸡雏,个人大量饲养的模式,并实行了五统一,即统一供雏、统一签订合同、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防疫治病、统一加工销售。同时采取了供应鸡雏、供应饲料、防疫治病、技术服务、收购产品五到户。
  1997~2000年种鸡场实行了集体股份制经营的管理体制。
  4、肉牛饲养管理
  1986~1997年实行个人散养本地黄牛。
  1998~2000年农场提出了大力发展肉牛生产,确立“改良牛,千家养,集中育肥进市场”的肉牛发展思路。
  农场于1998年维修牛舍,建立了三个肉牛示范场,建筑面积2 050平方米,1998年末到1999年饲养了改良肉牛203头。品种有西门塔尔、利木赞和夏洛来杂交一代牛。
  在三个肉牛示范场的带动下,全场各生产队自1999~2000年10月个体又扩建和新建肉牛饲养舍3 490平方米,饲养育肥肉牛400头,发展能繁母牛1 294头。
  通过畜牧业的发展,到2000年农场基本实现了“五化”管理模式,即品种良种化,管理规范化,防疫灭病程序化,营养全面化,环境卫生化。在“五化”管理中重点抓了肉牛生产的饲养管理及奶牛大户的管理,实行“五化”管理的养殖大户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科技兴牧
  农场在畜禽生产中始终坚持了以科技为先导的发展战略。
  1989年推广应用了全株玉米青贮技术,青贮饲料 500吨,取得了成功经验,推动了奶牛的不断发展。
  1990年推广了生猪直线育肥法,千家万户饲养的生猪可在3.5~4个月出栏,出栏个体重在95公斤以上,肉料比为1:3.2。
  1990年试验了东北地区鱼种培育技术获得成功,从此解决了南苗北运的问题。
  1992年“石安化”饲料技术获得成功经验,提高了秸秆饲料的利用率。
  1993年推广了冬季塑料棚养猪模式获得成功,在农场千家万户中全面推广应用。
  1994年应用了秸秆饲料干贮技术获得了成功经验,在全场全面推广和应用。
  1995年应用了秸秆微贮技术,一直在推广应用。
  1996年引进高科技生物剂系列产品—酶制剂及酵素处理秸秆饲料和稻壳,对牲畜提高消化率,节约精饲料,降低饲养成本起到了推动作用。
  1997年应用冻精改良本地黄牛技术,得到了全面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形成了本杂西、本杂利、本杂夏、本杂西杂夏四种改良模式。
  1998年引进了10台榨乳机械的试验获得成功,使奶牛户节约了劳动时间,改变了手工挤奶的作法,同时又提高了产奶量,到2000年共购进了37台榨乳机。
  1999~2000年应用了肉牛快速育肥技术和奶牛综合高产技术。
  通过多年的科学试验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场畜牧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四、发展畜牧业的主要政策
  为促进畜牧业的发展,1986~2000年农场先后出台了关于畜牧业发展政策。
  1、场外养牛户带奶牛来场落户的政策。1987年《关于农场发展养殖业的有关规定》(场字[1987]1号文件),凡带黑白花产奶牛 5头(经场兽医部门检疫确属健康牛)每头日产奶15公斤以上,可落1户,家庭成员不超5口人。这一政策延续到1992年。
  2、划给饲料地政策。按场字[1987]1号文件规定,每头成母牛划给 5亩饲料地,每头育成母牛划给 2亩饲料地,种青贮、多汁饲料,按农场规定缴纳土地税,农场免收利费。1989年规定六月龄以上母牛每头每年给地 3亩(场发[1989]44号文)。1992年《关于大力发展奶牛生产的决定》又规定专业养牛队以及发展奶牛重点队,每头牛划给5亩饲料地,其他养牛单位划给1亩饲料地。1994年《关于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实施方案》规定:奶牛每头成母牛 5亩,每头育成母牛2亩;一岁以上肉牛每头1亩,1头种猪1亩,5头肥猪1亩,10只羊 1亩。种植饲料地要和种植麦豆一样交纳利费税。1998年《关于发展畜牧业有关补充规定》规定成母牛给 3亩饲料地,不交任务粮。2000年凡参加“两牛”保险的饲料地,每亩减免20元地租。
  3、养殖专业户优惠政策。1989年按 《二九一农场关于发展畜牧渔业有关问题补充决定》,年上交鲜奶15吨以上的养牛户可免收一个职工全年费用;劳动力平均承包45亩的养牛户免收一人全年费用。1994年《二九一农场关于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实施方案》规定养殖专业户 (饲养成母牛5头、或黄牛25头、或羊100只、或猪15头、或禽1 500只)可使用生产周转金。按场发[1998]25号文件规定(即二九一农场关于发展畜牧业有关补充规定)养殖大户(饲养成母牛5头以上,单产4吨以上;黄牛50头;羊150只;猪60头;蛋鸡1 000只;禽2 000只,具备以上之一为养殖大户),农场承担一名职工的人头费 (承担企业应承担的职工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部分)。按《二九一农场关于印发畜牧肉牛改良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饲养肉牛50头为专业大户,由农场承担一名职工人头费(承担企业应上交的社会保险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
  4、养殖贷款政策。1987年《二九一农场发展养殖业的有关政策规定》,规定 “场内职工购买奶牛给予贷款政策,标准每购进一头育成母牛或成母牛贷 1 000元。据场发[1999]21号文件规定农场对外购黄牛、成母牛提供扶持贷款。数量10头以下每头贷 700元,数量在10头以上每头贷900元,50头以上每头贷1 000元。
  5、”两牛“免收检疫费和冻精配种费。按《关于场发[1995]8号文件的补充规定》,从1996年7月1日起,繁育站免费为全场奶牛配种。各服务站免费为全场奶牛实行布病、结核病检疫,检疫费由畜牧发展基金支付。1998年按《二九一农场关于印发畜牧肉牛改良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肉牛改良的配种费、检疫费免费。
  6、畜牧发展基金政策。从1994年起农场建立畜牧发展基金,扶持畜牧业的发展。
  畜牧发展基金使用范围:畜牧生产的贷款发放,畜牧生产的奖励费用,新技术推广及畜产品开发费用,畜牧综合服务站、畜牧专业队的管理费补贴,总场、分场畜牧专业队职工免交的各种费用。
  除以上 6种主要政策之外,农场还先后出台了鲜奶收购、奖励和处罚、场内退休人员从事养殖业优惠等项政策。
  五、畜禽产品产量
  畜产品主要有肥猪、肉禽、牛奶、蛋、肉牛等。
             农场主要畜产品产量统计表(1986~2000年)
  表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