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口构成 第二节 人口构成
建场初期,人口构成单一,多为男性未婚青年,文化程度也比较低。随着各类人员的进入,人口构成发生变化。
一、性别构成
15年内,人口性别构成的总趋势是男性人口略多于女性人口。
历年人口性别比例统计表(1986~2000年)
表7—3
续表7—3
三、年龄构成
建场时,大多是青年。随着时间推移,儿童和老年人所占比重加大。1995年统计未成年人(18岁以下)4 329人,占总人口的 24.2%;青壮年(19岁~60岁)12 194人,占总人口的68%;老年人(61岁以上)1 360人,占总数的7.6%。1998年以后,学龄前儿童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历年年末人口按年龄分组统计表(1986~2000年)
表7—4
续表7—4
三、文化构成
随着农场教育事业的发展,农场人口文化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从1982年、1990年、2000年三次人口普查情况看,各类文化程度人口都呈上升态势。大专以上文化1982年61人,1990年345人,2000年 878人;高中和中专文化1982年1 589人,1990年2 716人,2000年3 152人;初中文化1982年5 290人,1990年5 739人,2000年8 577人;小学文化1982年5 026人,1990年4 697人,2000年5 844人。
四、民族构成
农场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较少,以汉族为主。1994年大规模开发水稻以后,朝鲜族和满族人口略有增加。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汉族20 438人,满族 558人,蒙古族40人,朝鲜族37人,回族14人,仫佬族、侗族、赫哲族、壮族、土家族、苗族、景颇族各1人。
五、婚姻构成
1986~2000年适龄婚姻人口4 748人,结婚2 681对,离婚412人,丧偶202人。2000年农场16岁及16岁以上人口14 354人,其中未婚1 820人,占13%;已婚12 534人,占87%。
六、行业构成
15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人口的行业构成发生较大变化。2000年从业人员6 747人。从事农业人员3 936人,占从业人员的 59%,比1986年的3 430人增加506人;从事牧业 149人,占从业人员的3%,比1986年的64人增加85人;工业从业人员578人,占从业人员的9%,比1986年的809人减少231人;从事土木建筑人员161人,占从业人员的3%,比1986年的213人减少50人;从事运输业的人员163人,占从业人员的3%;教育人员 329人,占从业人员的5%,比1986年的247人增加82人;管理人员587人,占从业人员的9%,比1986年760人减少173人;卫生从业人员133人,占从业人员的2%,比1986年的163人减少30人;批发零售餐饮业533人,占从业人员的8%,比1986年的290人增加243人。
人口行业构成统计表(2000年)
表7—5 单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