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火灾脱险

火灾脱险


  
                    董树檀
  1954年冬,以一营机炮连为主,抽调全团优秀战士组成 300多人的运木队,奔赴虎林县二道山头,抢运鬼子丢弃在小清河内2 000多方木材,为建农场做准备。
  我们这些虎生虎气的小伙子们,驻扎在距二道山头 130里的吉庆、永胜一带,一面学习运输木材的有关知识,学习驾驶马爬犁本领,一面驯服刚从内蒙买来的 200多匹野马。进入12月便顶着凛冽的寒风,耐着零下40度严寒,驰骋在茫茫雪原上,艰苦地执行着运木任务。一个月来,人往马来任务完成的很好,孰料,大祸已悄悄降临。
  12月27日晚,全连出动30多张爬犁,50多人,于10点钟出发,直奔二道山头。28日早在大岗中间站吃过早饭继续前进,到达二道山头时已是下午六、七点钟,等装好木材,吃完晚饭,已是八点多钟了。
  什么叫人困马乏,我是真正体会到了。就凭这勇往直前、敢打敢拼的解放军战士们,就凭建设祖国的热切愿望,就凭这热血青春的棒小伙子们,才能顶住这样恶劣气候,这样长途跋涉,这样艰苦的强体力劳动。否则,有谁能把这些木材从边远的原始森林中抢运出来呢!当年小鬼子不就是强迫劳工伐倒大批木材后,因不能运输,只得放弃,使其变成“困山木”了吗?
  28日夜,我们班留下一人喂马,我和另两名战士陈守仁、马克明到北面大地窖里找地方睡觉。所谓地窖就是在山坡上顺山势挖出大坑,用木棍支个房架,上面盖上树枝、羊草。窖内用木棍搭成床架,填铺些木柴、羊草当做睡铺。大铺中间的空地上,燃起用油桶改装的火炉,倒也温暖舒服。我们三人进到地窖一看,两边铺上已睡满人。我强把他二人挤进去后,我就没地方了,正打算蹲一宿。被董兴池看见了,他说:“树檀,没地方睡啦,那就来我这里吧!咱们把衣服脱了就会少占地方,你就将就一宿吧。”我高兴的答应着。赶紧脱得只剩裤头背心,往他被窝一钻,倒也舒坦。
  刚睡着,就听陈富昌尖叫“失火啦!失火啦!”我猛一下惊醒,起来一看地窖一片火红,浓烟滚滚,呛的人喘不上气来,火势烧着早已烘干的柴草,发出吓人的噼啪声。我顾不得穿衣服一把拉起董兴池就往外跑。跑到中间,踏到一件软凸囊囊的东西,也顾不上辨别,拼命往外拖,拖出窖外,趁着火光一看,原来是战士董立成。他披着一床棉被往外闯时,被烟火呛昏倒在地下,被我救出,幸好经冷风一吹清醒过来,捡了一条命。这时大火冲天,可是跑出来的战士还是接二连三的不顾生死地往火海里闯,去抢救同志,抢救枪支,这些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英雄集体,不顾一切的扑向烈火。直到韩瑞华连长异常冷静的悲嚎了一声:“谁也不准再进工棚,这是命令”时,无谓的救援才停止,我们才得以幸存下来。连长愣了一下,随即趴在地上大声嚎哭起来。
  在一无水源,二无消防器材,三无任何救援的情况下,23名战士陷身火海,牺牲了年轻宝贵的生命。为二九一农场矗立起一道令后人日日敬仰、年年祭扫的丰碑。
                               选自《夕阳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