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农场场部

第六章 农场场部

农场场部



  八五二农场场部原来在虎宝公路沿线,日本开拓团“老三号”遗址,黄振荣代师长当年率领小分队“初探荒原”时,取名为曙光镇,象征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到这里,千里荒原就要发生天翻地震的变化,象初升的太阳一样,光芒四射。
  1956年到l957年初,铁道兵司令员王震从北京来到农场,司令员既关怀着农场的生产建设,又注意农场场部位置的选定。他亲自和场内的三位老红军一一李桂莲、黄振荣、匡汉球一起,踏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最后把新场址选择在虎宝公路的枢纽地一一景色秀丽的南横林白桦林中。是年3月,王震还亲自参加了新场部开工的伐木劳动,为八五二新场部的奠基流了汗。经老铁兵日夜奋战,当年十月,场部就初具规模:建有十字大街、办公室、俱乐部、医院、幼儿园、学校、新华书店。初冬场部机关和部分直属单位陆续搬入新居。从此,原有农场部改称“老场部”,新的农场部叫“场部”,也叫南横林子镇。场部地处婀娜多姿的白桦林中,人们又习惯地称它为“白桦林”。后来农场的文学创作小组就取名为“白桦林创作小组”。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我们的原野》外景,不少镜头就是在这片秀丽的白桦林中拍摄的。农场群众性的音乐活动就命名为《白桦林音乐会》。
  现在,当年土木结构的十字街两旁的房舍,已为鳞次栉比的多层建筑所代替。人们从十几里外就可以望到绿林掩映的高大的烟筒、厂房和电视铁塔、水塔。八五二农场的造纸厂、清选机厂、水泥厂、砖厂、瓦厂和红兴隆管局电厂等工业企业,就座落在虎宝公路线旁。
  农场场部地区的西侧,建有一所职工医院。这所医院是王震司令员亲自批准,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五七医院三分院的原班人马,带着全套设备,集体转业到这里与原有的农场医院合并而成的。现在医院砖瓦结构房屋面积已达10,838平方,有l8个科室,250张病床。除门诊部外,还有医院办公大楼、2804平方的住院大楼、传染科大楼,200多平方米的置剂室楼房。医院能大批生产葡萄糖、生理盐水,还用当地中草药、鹿茸、鹿胎等生产十几种丸剂、针剂药品。医院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附近农场和农村患者常到此就医。与职工医院隔路相对的,是由农场基建部门设计施工、建筑面积达3500多平方的五层农场办公大楼,楼内布局大方,设备齐全。
  紧挨着办公大楼的是早在建场初期(1962)施工建成的具有3,500平方米的三层农场职工俱乐部,有1,100个座位。前楼三楼东部为广播站、西部为电视台。二楼东部为图书阅览室。西部为离休老干部和退休老职工游艺室。场级的大型会议,都在这里召开。每年举办的田径运动会、球赛等大型文体活动都在大楼前的广场上进行。在广场东头,还有一座设计新颖造型美观、基建面积达700多平方米的幼儿园。场部十字大街西部入口处,建有一座二层楼的八五二农场招待所,有600个床位可供住宿。
  十字街的中心点,建有百货大楼、日杂商店、新华书店、饭店餐馆、照相馆、洗澡堂等。
  1983年,农场在场部十字路西侧,修建了一个546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市场周围由个体经营的商店、服务店环绕着,形成集市贸易中心市场日趋繁荣。
  场部地区也是农场的工业区。有五层楼的面粉加工厂,有设备比较齐全的机械修造厂,木材加工厂每年可加工原木一万立方以上。另外,还有白酒厂、啤酒厂、糕点厂等。
  场部东部,设有南横林子中学和农场重点高中,有一千多名初、高中学生在这里学习。不久前兴建了一座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的四层高中教学大楼。农场的“教育中心”就设在这里。
  经过历年的兴建和扩建,在方园三平方公里内的农场部区域内,已全部换上了砖瓦结构的房屋。
  这里道路宽敞、大街小巷整齐,街道两旁绿树成荫。现在,场部已有居民七千多人,并且已成了这一带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每天除了各分场的公共汽车按时到达这里外。通往迎春火车站、虎林、大合镇、红旗岭、饶河、宝清、红兴隆,福利屯、佳木斯的长途汽车,都要在这里经过。农场生产的农副产品,也从这里运往各地。